王學泰自選集:歲月留聲

第35章 往哲昔賢 (1)

字體:16+-

李先生在電話那一端用極洪亮的嗓音說:『王——學——泰——我——問——你……』這仿佛是臨濟宗義玄禪師的當頭棒喝或文革當中的提訊,不了解的人會嚇一跳的。然而我恬不以為怪,因為我知道這是他的習慣了。

齊如山

寫下了題目,便想到了開頭。這個題目的頭有許多開法,如從雅的方麵寫,便可以說這位不為大陸中年以下文化人所熟悉的老先生原是位魯迅所說的清末的“老新黨”,是中國第一所外國語學校——同文館的畢業生。其弟齊壽山先生也深通德語,與魯迅在教育部同事,曾一同翻譯《小約翰》;如果從俗的方麵說,解放前為北京下層民眾所熟悉,頗有信譽,以生產和售賣雜合麵(以玉米麵、小米麵為主,黃豆麵為輔配製成的糧食)為顧客所歡迎的大和恒就是齊家開的;如果從熱點上看,去年放的電視劇《梅蘭芳》,除了梅博士外,第二位主角就是齊如山,而且戲很多,給觀眾留下深刻的印象;如果從冷清的角度講,齊如山是許多曆史的見證人。例如他與賽二爺(賽金花)就有過交往,在八國聯軍占領北京時,為她的廚子向德國占領軍說過情。賽金花隻會極簡單的德語,連與德軍打交道都很困難,更不用說去結交德軍統帥瓦德西了。可是《賽金花》電視劇的作者們還在編造著這位“九天護國娘娘”如何舍身救國救民的神話,而不願意一聽曆史見證人的訴說。影視藝術中常有這樣的情況:生活的真實往往被追求好看與利益的編導們所忽視。

如果曆數近代文化名人的話,齊如山先生應是當然的一位。他在很多領域裏取得了相當可觀的成就。在戲劇方麵不用說,京劇理論的形成與革新、梅派藝術的建立與傳播到外國都與他有關。其他,如在民俗學、語言學、博物學等方麵也各有建樹。齊先生更有獨特性的貢獻在於他對近百年來時風、習俗,以及典章製度變化的記錄與思考。在他生活的七八十年中,是新舊製度交替、東西文化撞擊的時代,這位出身於舊式士大夫家庭的“老新黨”目睹並接受了這種種變化,引起了許多反思,其中有不少是有借鑒意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