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佑(1863—1924)字穗卿,號碎佛,筆名別士,浙江杭縣(今杭州)人。 光緒十六年(1900)進士,曾官禮部主事,安徽祁門知縣。夏曾佑與現代人所共知的名人如梁啟超、魯迅、陳寅恪都有過親密的交往。夏長於梁啟超十餘歲,但觀念很接近,常常相互爭論,交流思想。清末在北京時,有段時間內,夏梁二人,幾乎天天見麵,見麵就爭論。梁啟超說“十次有九次我被穗卿屈服,我們大概總得到意見一致”。梁還說“穗卿是我少年做學問最有力的一位導師”。他們倡導新學,還與梁啟超在上海創辦了《時務報》。夏曾佑還是“詩界革命”的倡導者之一。梁啟超曾說:“吾嚐推公度(黃遵憲)、穗卿(夏曾佑)、觀雲(蔣智由)為近世詩家三傑,此言其理想之深邃閎遠也。”然而,此時的“新詩”的“新”,雖然大多還隻是“頗喜撏撦新名詞以自表異”,然而,所謂新思想之來,最初就是借了“新名詞”“新概念”的,隻要這些“名詞”“概念”不填入傳統的腐朽思想,早晚會播散開的。
夏曾佑進入民國後,在教育部任社會教育司司長,魯迅是這個司的僉事,夏是魯迅的頂頭上司,平常交往很多,《魯迅日記》中1913年4月1日記載:“午後同夏司長、齊壽山、戴蘆舲赴前青廠觀圖書分館新賃房。”魯迅不善於與官打交道,但與夏曾佑的關係似乎不錯,能夠互相交流。夏曾佑是位健談者(夏元瑜繼承了其父的特點),其友黃遵憲有詩贈給夏曾佑說:“兼綜九流能說佛,旁通四鄰善談天。紅燈夜雨圍爐話,累我明朝似失眠。”能把學問說得娓娓動聽,使聽著忘倦,乃至失眠,可見其功力。夏曾佑與魯迅也很談得來,曾告訴魯迅說“宋以前女人尚是奴隸,宋以後男子全為奴隸,而女人乃成物件矣”。顯然這個觀點是得到魯迅認同的,此後他也發表過類似的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