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來電說,郭強病了,住院了,這使我大吃一驚。在我心目中,郭強簡直像一架永動機,總是在不停地運轉,似乎不用“加油”,也不需要歇息,其結果就是一本一本有價值的新書經他的手推出。
前幾年,住在交民巷東口時,因為出門就是地鐵入口,郭強常到我那裏去。他不是夾著書稿,就是帶著校樣。夏天一臉油汗,冬天風塵仆仆,一進門就會笑著說:“王先生,您這裏真方便,地鐵跟給您家開的似的,出門就上車。我要是住在這兒得給省多大勁兒。”於是,我給他倒上水,時間緊,他簡單幾句,就匆匆而去。如果有點時間他就放下書包,長篇大套地聊起來,也許正說得開心,忽然看一下表,便會說:“不行了,不行了,得走了,改天再聊,我還得趕回社裏呢!”那時他所供職的學苑出版社還設在萬壽路育英學校,從地鐵過去大約也得一個小時。
學苑出版社是個“文革”之後才建立的出版社,規模不大,90年代,出版社就寄居在育英的半幢樓裏,還處在資本積累時期。那個年代許多新辦的出版社都在抓暢銷書,希望一本書就能給社裏打下“經濟基礎”。有個出版社曾經抓了一本“成才之路”(這是上世紀80年代中葉的熱門話題),一下子印了上百萬冊,引起許多出版人的羨慕。有一次我與他們的老總談起此事說:“一本《成才之路》成了你們的發財之路啊。”而在學苑時總編室負點責的郭強卻是另一種思路。他曾對我說:“暢銷書這種東西是可遇不可求的,哪兒就讓我趕上了?關鍵是小批量,多品種。一本書印5000本,賺10000元,一年100本,利潤也很可觀。”這確實是有見識出版人的話,不說在那時很少見,就今天也很少。
郭強是學中醫的,聽說他學了六年中醫,隻是因為對文史有興趣才搞出版。讀者別以為近兩年保守主義有點甚囂塵上,文史的書籍就很好賣,實際上這都是炒作。古籍、文史方麵學術專著照樣賣不出去,許多研究著作如果沒有出版補貼,根本就不會被出版社接受。許多出版人對這類書籍望而生畏。郭強真是有點與眾不同,學苑不是文史專業的出版社,他們沒有必須出這類學術著作的義務,然而郭強憑著興趣與責任很用心力,也很費力地在推出一些甚至是專業出版社都不敢問津的學術著作。其中有三部書給我留的印象很深:一是社科院文學所劉躍進的《古典文學文獻學叢稿》。這本書可以說是純學術性的論文的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