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這個集會,是抗戰勝利後的第一次,有許多朋友都是九年以前見過麵的。今天大家聚在一起,覺得缺少一個人,有許多朋友心裏都有這樣的一個感覺。缺少什麽人呢?就是中央研究院的領袖蔡孑民先生。蔡先生是中央研究院的創辦人,他創辦研究院的目的,在發展基本科學。諸位曉得中央研究院成立以來,的確為國家建立了發展科學的基礎;在中央研究院成立近二十年的今天,我們看不見蔡先生,心裏很感傷。
此外還少了一個老朋友,就是丁文江先生。丁先生擔任中央研究院的總幹事,出了很大的力,他在抗戰發動以前,也是為了抗戰的準備工作——調查煤礦,犧牲了。
我們今天在痛念老朋友的時候,聽到於院長說,中央不僅要還政於民,同時要把科學研究還給科學家。又聽到議長報告說,政府對於科學研究經費,決定在全國總預算占一個百分比,議長雖沒有報告占百分比的多少,但總占了百分比的一個數字。又白先生報告:國防部對於發展國防科學的經費,占海陸空軍總預算百分之二。經費是發展科學的一個先決條件,具備了這一個條件,科學發展應該更有希望,所以我們大家都感到非常的興奮。
黨政軍三方麵對於中國科學的將來都希望迎頭趕上世界先進國家。我們對於這個期望,感到慚愧與惶恐。因為在抗戰八年之中,中國科學家對於國家的貢獻不能算是很多。其最大的原因,就是經費的匱乏與生活的困難。我在抗戰八年的時間,都在外國,可以說沒有受到戰爭的艱難困苦。但在與朋友通訊裏,知道八年之中,許多學術工作者求生存都很不容易。他們跑出實驗室,回家還得挑水劈柴,替太太抱小孩,幫太太洗馬桶,甚至於有為了幾鬥米而犧牲生命,或因營養不夠而生病、至今尚躺在醫院裏治療的。處在這樣艱苦的情況之下,要科學研究有很大的成就,實在是很困難。不過從另一方麵看,大家不畏艱苦,堅守著自己的崗位。大家不離開崗位,並不是沒有做官與發財的機會,而是不願意違反自己的誌願,這種精神是可以告慰於我們的朋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