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適論人生:立場

第19章 經驗與傳承 (1)

字體:16+-

以最有效的方式吸收現代文化

這個較大的問題就是:我們中國人如何能在這個驟看起來同我們的固有文化大不相同的新世界裏感到泰然自若?一個具有光榮曆史以及自己創造了燦爛文化的民族,在一個新的文化中決不會感到自在的。如果那新文化被看作是從外國輸入的,並且因民族生存的外在需要而被強加於它的,那麽這種不自在是完全自然的,也是合理的。如果對新文化的接受不是有組織的吸收的形式,而是采取突然替換的形式,因而引起舊文化的消亡,這確實是全人類的一個重大損失。因此,真正的問題可以這樣說:我們應怎樣才能以最有效的方式吸收現代文化,使它能同我們的固有文化相一致、協調和繼續發展?

(《邏輯與哲學》)

中國哲學的將來

我確信中國哲學的將來,有賴於從儒學的道德倫理和理性的枷鎖中得到解放。這種解放,不能隻用大批西方哲學的輸入來實現,而隻能讓儒學回到它本來的地位;也就是恢複它在其曆史背景中的地位。儒學曾經隻是盛行於古代中國的許多敵對的學派中的一派,因此,隻要不把它看作精神的、道德的、哲學的權威的唯一源泉,而隻是在燦爛的哲學群星中的一顆明星,那末,儒學的被廢黜便不成問題了。

(《邏輯與哲學》)

古典中國的理智遺產

古典中國的理智遺產,共有三個方麵:它的人文主義,它的合理主義,以及它的自由精神。

(《中國思想史綱要》)

中國古典時期的思想家。主要的是道德哲學家、教育哲學家、社會哲學家以及政治哲學家。古代中國曾建立一個偉大的文明,而且又產生了許多關於人性、關於道德行為、關於法律及政治組織的種種成熟的學說,但對含有“樂園”意義的“天堂”,看做“末日裁判”地方的“地獄”,則一無所知,並且對於生死問題。也從來沒有耽於玄思默想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