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望舒作品集:流浪人的夜歌

第12章 戴望舒:散文 (8)

字體:16+-

舊書攤最多的是皇後大道中央戲院附近的樓梯街,現在共有五個攤子。從大道拾級上去,左手第一家是“齡記”,管攤的是一個十餘歲的孩子(他父親則在下麵一點公廁旁邊擺廢紙攤),年紀最小,卻懂得許多事。著《相對論》的是愛因斯坦,歌德是德國大文豪,他都頭頭是道。日寇占領香港後,這攤子收到了大批德日文學書,現在已賣得一本也不剩,又經過了一次失竊,現在已沒有什麽好東西了。隔壁是“焯記”,攤主是一個老是有禮貌的中年人,專賣中國鉛印書,價錢可不便宜,不看也沒有什麽關係。他對麵是“季記”,管攤的是姐妹二人。到底是女人,收書賣書都差點功夫。雖則有時能看顧客的眼色和態度見風使舵,可是索價總嫌“離譜”(粵語不合分寸)一點。從前還有一些四部叢刊零本,現在卻單靠賣教科書和字帖了。“季記”隔壁本來還有“江培記”,因為生意不好,已把存貨稱給鴨巴甸街的“黃沛記”,攤位也頂給賣舊銅爛鐵的了。

上去一點,在摩羅街口,是“德信書店”,雖號稱書店,卻仍舊還是一個攤子。主持人是一對少年夫婦,書相當多,可是也相當貴。他以為是好書,就一分錢也不讓價,反之,沒有被他注意的書,討價之廉竟會使人不相信。“格呂尼”版的波德萊爾的《惡之華》和韓波的《作品集》,兩冊隻討港幣一元,希米忒的《莎士比亞字典》會論斤稱給你,這等事在我們看來,差不多有點近乎神話了。“德信書店”隔壁是“華記”。雖則攤號仍是“華記”,老板卻已換過了。原來的老板是一家父母兄弟四人,在淪陷期中舊書全盛時代,他們在樓梯街竟擁有兩個攤子之多。一個是現在這老地方,一個是在“焯記”隔壁,現在已變成舊衣攤了。因為來路稀少,顧客不多,他們便把滯銷的書盤給了現在的管攤人,帶著好銷一些的書到廣州去開店了,聽說生意還不錯呢。現在的“華記”已不如從前遠甚,可是因為地利的關係(因為這是這條街第一個攤子,經荷裏活道拿下舊書來賣的,第一先經過他的手,好的便宜的,他有選擇的優先權),有時還有一點好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