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清作品集:匆匆

第61章 論東西

字體:16+-

中國讀書人向來不大在乎東西。“家徒四壁”不失為書生本色,做了官得“兩袖清風”才算好官;愛積聚東西的隻是俗人和貪吏,大家是看不起的。這種不在乎東西可以叫做清德。至於像《世說新語》裏記的:

王恭從會稽還,王大看之,見其坐六尺簟,因語恭,“卿東來,故應有此物。可以一領及我。”恭無言。大去後,即舉所坐者送之。既無餘席,便坐薦上。後大聞之,甚驚曰,“吾本謂卿多,故求耳。”對曰,“丈人不悉恭,恭作人無長物。”

“作人無長物”也是不在乎東西,不過這卻是達觀了。後來人常說“身外之物,何足計較!”一類話,也是這種達觀的表現,隻是在另一角度下。不為物累,才是自由人,“清”是從道德方麵看,“達”是從哲學方麵看,清是不濁,達是不俗,是雅。

讀書人也有在乎東西的時候,他們有的有收藏癖。收藏的可隻是書籍,字畫,古玩,郵票之類。這些人愛逛逛書店,逛逛舊貨鋪,地攤兒,積少也可成多,但是不能成為大收藏家。大收藏家總得沾點官氣或商氣才成。大收藏家可認真的在乎東西,書生的愛美的收藏家多少帶點兒遊戲三昧。——他們隨時將收藏的東西公諸同好,有時也送給知音的人,並不嚴封密裹,留著“子孫永寶用”。這些東西都不是實用品,這些愛美的收藏家也還不失為雅癖。日常的實用品,讀書人是向來不在乎也不屑在乎的。事實上他們倒也短不了什麽,一般的說,吃的穿的總有的。吃的穿的有了,別的短點兒也就沒什麽了。這些人可老是舍不得添置日用品,因此常跟太太們鬧別扭。而在搬家或上路的時候,太太們老是要多帶東西,他們老是要多丟東西,更會大費唇舌——雖然事實上是太太勝利的多。

現在讀書人可也認真的在乎東西了,而且連實用品都一視同仁了。這兩年東西實在漲得太快,電兔兒都追不上,一般讀書人吃的穿的漸漸沒把握;他們雖然還在勉力保持清德,但是那種達觀卻隻好暫時擱在一邊兒了。於是乎談煙,談酒,更開始談柴米油鹽布。這兒是第一回,先生們和太太們談到一路上去了。酒不喝了,煙越抽越壞,越抽越少,而且在打主意戒了——將來收藏起煙鬥煙嘴兒當古玩看。柴米油鹽布老在想法子多收藏點兒,少消費點兒。什麽都愛惜著,真做到了“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這些人不但不再是癡聾的阿家翁,而且簡直變成克家的令子了。那愛美的雅癖,不用說也得暫時的撂在一邊兒。這些人除了職業的努力以外,就隻在柴米油鹽布裏兜圈子,好像可憐見兒的。其實倒也不然。他們有那一把清骨頭,夠自己驕傲的。再說柴米油鹽布裏也未嚐沒趣味,特別是在現在這時候。例如今天忽然知道了油鹽有公賣處,便宜那麽多;今天知道了王老板家的花生油比張老板的每斤少五毛錢;今天知道柴漲了,幸而昨天買了三百斤收藏著。這些消息都可以教人帶著勝利的微笑回家。這是掙紮,可也是消遣不是?能夠在柴米油鹽布裏找著消遣的是有福的。在另一角度下,這也是達觀或雅癖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