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尋近代中國

段祺瑞、北洋二代及蔣介石的幸運

字體:16+-

孫中山在南方建立的革命政府,其實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種地方性的分裂組織,並不具有合法性,也不被外部世界所承認。但是南方革命政府畢竟是一個客觀存在,畢竟在那幾年中,北方的中華民國政府也沒有辦法一統江湖,吃掉這個革命政府,所以等到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中國以僥幸勝利需要派代表團參加巴黎和會,南北之間的和談終於提上日程。

在這個時間段,中華民國的主導者,確實就是我們過去所說的那些“北洋軍閥”,不論是接替袁世凱的黎元洪、段祺瑞,還是稍後的馮國璋、徐世昌,直至吳佩孚、曹錕等,除黎元洪關係稍微疏遠一點,大致都是北洋係軍人。對於這批人,我們過去真的不太理解,我們對他們的印象不是來自史料和理性認知,而是來自他們的反對派,即南方革命黨人、後來國民黨人的描述。所謂“北洋軍閥反動統治”本身就不是一個科學概念,可是我們直至現在還在使用這個表述。

北洋係軍人特別是他們的第一代,比如袁世凱、馮國璋、段祺瑞、徐世昌等,在晚清十年政治變革中都有相當成績,他們差不多都是政治變革的急先鋒,像段祺瑞幾次拯救共和,成為近代中國曆史上“三造共和”的英雄。他們的政治理念和政治作為並不像南方反對者所描述的那樣不堪,他們在整個統治時期都努力遵循民主共和框架解決問題處理問題。如果我們對此還有什麽疑惑的話,看看電影《建黨偉業》就能夠明白。

在袁世凱之後,北洋係政治家中最突出的就是段祺瑞,近代中國曆史中有很長一段時間就是由段祺瑞所主導。我們過去不太清楚武昌起義發生後南北之間究竟是怎樣和談的,不太清楚為什麽在南北和談進行中突然由君憲轉向共和。其實,在1911年大革命變局中,隻手托南北平息動**恢複秩序的就是這位職業軍人段祺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