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尋近代中國

注釋

字體:16+-

[1]蔣廷黻:《中國近代史》,17頁,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

[2]《海國圖誌》,35頁,長沙:嶽麓書社1998年。

[3]胡適:《清代名人傳略序》,《清代名人傳略》,西寧:青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

[4]蔣廷黻:《中國近代史》,18頁。相反,範文瀾通過家書證明,林則徐決不是所謂“不肯犧牲自己的名譽”,也決不是推諉自己的責任。見《中國近代史》,《範文瀾全集》(9),25頁。

[5]大穀敏夫:《日本林則徐研究的現狀與課題》,《東南學術》1991年第6期。

[6]《中國近代史》上,《範文瀾全集》(9),46頁。

[7](日)伊原澤周:《近代朝鮮的開港》,170頁,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8年。

[8]明人謝傑《虔台倭纂》說,“倭與寇同是人。市通則寇轉為商,市禁則商轉為寇。”很顯然,所謂倭寇就是利用禁止貿易,或貿易不充分而形成的價格空間進行走私的商人。參見《倭寇,一個王朝的謊言》,《中國國家地理》2012年第2期。

[9]彭澤益:《清代廣東洋行製度的起源》,《曆史研究》1957年第1期。

[10]陳旭麓:《近代中國的新陳代謝》,35頁,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年。

[11](美)馬士:《中華帝國對外關係史》(1),415頁,北京:商務印書館1963年。

[12]蔣廷黻《中國近代史》,21頁。

[13]黃宇和:《兩廣總督葉名琛》,19頁,上海書店2004年。

[14]《帝國主義侵華史》(1),17頁,北京:人民出版社1973年。

[15](美)A.W.恒慕義主編:《清代名人傳略》中第140頁,青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

[16]參見丁名楠等:《帝國主義侵華史》第1卷第319頁,人民出版社1987年。

[17](法)A.施阿蘭:《使華記(1893-1897)》第12頁,商務印書館1989年。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