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不求太满,小满即是圆满

从“吓厨房”到下厨房

字体:16+-

前几天看一档脱口秀节目,一名参赛女选手自嘲做饭无能。她说:“对于别人,菜有快手菜、慢手菜之分,对于我,只有割手菜和烫手菜。别人是下厨房,我是‘吓厨房’——惊吓的吓。”引得大家哄堂大笑。我也笑了,因为我想起了我当年。

我从家门进校门,再从校门进家门,从来没有独居过。研究生一毕业,我就结婚了,但这并不意味着我天生有过日子的本事。

刚开始家庭生活,我的厨艺主要靠策划。

比如,早上起来,我会问队友吃西餐还是中餐。他一脸迷茫。我再解释,西餐是饼干,中餐是方便面。无论啥餐,我都保证有彩蛋——饼干加鸡蛋,或方便面加荷包蛋。

又比如,有客来访,我会做一道甜品,我叫它“赤壁”。很简单,在薯片凹陷处加上酸奶,酸奶之上点缀几颗蓝莓。别说,味道不错,颜色雅致,一片金黄,一汪雪白,几粒蓝,十组整齐地摆在红底描花瓷盘中,好比那赤壁船队。

光靠策划不能长久,好文案离开产品都是虚无。一日,我端出“满江红套餐”,并报菜名:“胡虏肉、匈奴血、白了少年头。”它们分别是排骨、西瓜汁、冰激凌球。队友赞赏了我的创意,但无情地指出,排骨烧焦了,西瓜汁里面还有瓜子粒,冰激凌球是买的吧?怪不得是满江红套餐,顾客的反应也应该计入其中——“怒发冲冠”。

那个阶段,我像一个黑心的网红餐厅,全靠抖机灵骗生意,根本没打算有回头客。其间,还发生过两次事故。

有一次,我起了油锅,菜还没洗完。“滋啦滋啦”油响,我一急,没想到要先关火,只想着锅里得有点啥,别把锅烧穿。我抄起洗菜盆,接了点自来水,就往锅里倒。锅是坚强的,火穿过它,烧出一道光,起码两尺长。我惊恐万分,抓起锅盖,往锅上一投,准确率挺高,“啪叽”盖住了,“啪叽”声中,我已双手捂着脸飞奔出厨房。

第二天上班,我在公交车上遇到同事,我对她说起前一日用水浇油的惊魂一刻。同事还没发言呢,旁边陌生的大众点评了:“哎呀!”“天啊!”“你知道有多危险吗?”我感觉我捡回了一条命。

另一次,我直接把厨房的一角毁了。当时,我在菜市场买了一整扇肋排,买完只让肉贩切割,却忘记分开包装。我将它们一齐塞进冰箱,再一齐拿出来时,对着冰坨坨,我傻眼了。刀劈不开,水冲不开,那就用蛮力让它们分开。我将冰坨坨往灶台上一扔,无效,我再将冰坨坨往水池一摔。灶台是实心的,无效也无恙,但水池只有薄薄一层底,在冰坨坨的撞击下,裂开一个大洞,一地碎片,带着水渍溅到我的脚上,而冰坨坨经过自由落体,依然顽固不化。我对着黑洞,绝望,无助,惊惧。我想,我这辈子怕是做不好饭了!

无论如何,一路磕磕绊绊,好朋友来家,我能端出四菜一汤了。但不敢留宿,因为我怕会做的菜只够一天不重复,第二天又会再现。我曾列了个菜单,写过当年要学会的三十道菜,还在旁边画过思维导图,怎样用学会一道菜延伸出更多搭配,变成翻倍数量的菜。

发小儿夙至今记得我招待她的一顿大餐,光荤菜就有蒸香肠、红烧猪蹄、合肥老母鸡汤、珍珠丸子。她边吃,我边说,如何从前一晚就开始准备,剁猪蹄、炖鸡……

饭后,她有点不好意思,主动提出洗碗,我欣然答应。由于不熟练,我不但备餐时间长,还差生文具多——做饭时,葱一个碗,蒜一个碗,五种食材得分五碗装,招待夙这一顿,不夸张地说,全家的碗都被我用上了。

果然,夙推开厨房的门又关上出来了,她说:“还是我们一起洗吧……”夙又问了我一个问题,“如果有十个鸡蛋,其中一个是坏的,你要用几个碗?”

“十个。”我坚定地答。

“好的,我明白你为什么要用这么多碗了。”夙叹了口气。

“你呢?”我好奇。

“两个,一个大碗,一个小碗。打一个在小碗里,发现是好的,就倒进大碗,反之,倒进垃圾桶。”

夙的回答让我感受到什么叫厨房里的“智商压迫”。

夙从我家回去,路上接到我的电话。我问她吐了没。

她说:“没,但为什么这么问?是鸡有问题还是猪蹄有问题,还是土豆丝的原形发芽了?”

我仔细回想,全无问题,但自己呕吐不止。我去医院检查,发现怀孕了。

从此,我过上饭来张口的生活,父母、公婆轮流来伺候。九个多月后,孩子和家政阿姨同时出现在家里,我“做饭”,只“做”一个人的——母乳。

请家政阿姨是一种瘾,请过就戒不了。几年间,我除了做过孩子的辅食,没下过厨房。直到两年前,孩子上网课在家,家政阿姨返乡未归,我不得不又拎着菜刀上岗。

不知是生活经验丰富了还是科技进步了,奇奇怪怪的小家电、各种美食APP,拯救了多少都市“手残党”,其中包括我。

我置办了三口锅——煎、烤、煮一体锅、自带做菜程序的智能锅、空气炸锅。破壁机是好东西,也能当锅用。

我在各个视频网站和APP上做调研,关注了一堆美食博主,使用过若干做菜小程序。我的心得是,同类菜中,查用时最短、点击率最高的那则短视频最有用。因为大数据告诉我们,用时短说明容易操作,点击率高说明味道不错,受欢迎。我用过一个小程序。当你不知道做什么时,就把你已有的几样食材全部输入,点“确认”,须臾,它们是能组合搭配还是变成几个独立菜,各种选择,一一列举,计算机比你想得明白。

此外,制定一张私家菜程表,事半功倍。每一天都要想吃什么、怎么做,说实话,有点头痛。营养要均衡,舌头要保持新鲜劲儿,因此,我认认真真排了表,分早、中、晚,将食物们分大类。比如,早餐需要饮品、主食、水果、肉类,饮品分牛奶、豆浆、麦片等,主食分花卷、包子、饺子、饼、面包、蛋糕等,水果、肉类以此类推。午餐、晚餐如早餐类推,鸡鸭鱼肉、海鲜务必排好班,有哪些外卖、预制菜适合做加餐,通通列在表内。每半个月一次大轮回,真真是《红楼梦》中管厨房的柳嫂子所说,把菜名写成水牌,转着吃。所以,其实只要动半个月脑子,好好记录,剩下的微调即可。当然,不怕辛苦的,可以一个月、两个月大轮回。

我在某生鲜超市有会员卡,每周会员日,所购商品均打八八折,有了菜程表,买菜便能胸有成竹。

抓重点,家常菜就那么几个,全家每个人爱吃的也就那么几个,找对菜谱或视频,反复练习,一道菜做十遍,做完第十一遍,你就可以拍视频了。

我在古籍出版社工作过,当年社里有一本常销书法书——《永字八法》。编辑对我说:“你把‘永’字练好,常用的笔画都能练到。”一些菜,你把它们练熟了,分解、演化、合并,无限延伸。

今年两位家政阿姨交接工作,有半年空档期,我又上岗了。事实上,家政阿姨在,菜程表也是她厨房工作的日程表;家政阿姨只做半天,晚饭还得是我来做。

看脱口秀节目前,我用空气炸锅做了烤羊排,炒了蛋炒饭,炖了玉米排骨汤,还清炒了一盘花菜。

“别人是下厨房,我是‘吓厨房’——惊吓的吓。”女选手在屏幕上说。

我笑了,成长是一生的必修课。时至今日,我下厨房也依然“吓厨房”、吓别人。比如,除了我,全家都不吃辣,每当我想发火,就炒辣椒,不开油烟机。在呛人的辣味中,人人都感受到我的怒意,并受到惊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