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单身时,许多热心人给我介绍过对象。其中一位相亲人选博士毕业,在事业单位工作,已取得北京户口。在介绍人口中,对方哪儿哪儿都好,介绍人问我:“见不见?”
当然得见。
一个周末,我们约在北京南城一家由纪晓岚故居改建的餐馆。入座十分钟,引见过彼此,介绍人找个借口先走了。临走前,她说:“你们慢慢聊。”
剩下的时间,我和相亲对象王博士面对面,一对一。
王博士谈吐文雅,风度翩翩,说句实话,我为他倾倒。
两小时匆匆而过。饭后,王博士把我送回家。他向我挥手告别时,彬彬有礼,尽显绅士风度。他说:“再见!”
我心想:“还能再见吗?再见就是明天吗?”
进入家门,介绍人很快来电,问我心意:“下周要不要继续约?小伙子人不错吧?”
约,当然得约。不错,当然不错。
我如此回答介绍人,挂掉电话,心中突然有个声音冒出来,提醒我,王博士是不是真的如他表现得那么完美?他的一切信息都来自介绍人,他的一切细节都由他自己展现。我只能看到他愿意表现的那一面。其他面呢?
我想了一会儿,打开电脑,在王博士所在的单位搜索他,单位、职务、姓名都没有问题,好几条新闻证明他的确优秀。我再从网上搜索,王博士的毕业院系须臾出现在我面前,他在学生会的职务、参与的活动、发表的演讲、联欢会上讲相声的视频,连他发表的论文,都一一呈现在网络界面。我逐一看过去。有趣、生动、全面发展的王博士让我更心动了。
慢着,问题来了,问题出在论文上。
我是硕士学历,知道如何论文查重。我看王博士的论文,初衷只是想了解他在学校学习的领域,想下次见面能多些话题。比如,他的论文和造船有关,我起码可以提提去过马尾船厂。
然而,习惯使然,鬼使神差,我顺手查了。查重过程中,我惊讶地发现,王博士与他人的论文大面积重合,连查几篇,无一不是如此。我再顺手查王博士的演讲,其演讲词也与网上另一个演讲者的雷同。以上,雷同者发表论文、发布演讲的时间均在王博士之前。
我一时语塞,这些结果真的挺减印象分的。往浅了说,王博士表里不一,信用成谜;往深了说,早晚有一天他会露馅儿,露馅儿了如何收场?除了论文,他还有哪些是经不起查的?我忐忑了,我不能和一个真中有假、随时可能爆雷的人交往,下一次约会,再说吧。
如果,我没有做查重这个动作呢?
无独有偶,若干年后,我的朋友李爱上了一位大叔,被她足智多谋的舅舅阻拦,那番作为和我的这个“监察体系”相似。
那位大叔多金、帅气,比李大十岁,还在世俗能接受的范围内。那位大叔的见识、经历吸引了“傻白甜”的李。李恨嫁多年,眼看就要到而立之年,那位大叔简直是天上掉下来的“馅饼”,是月老显灵亲赐的“良配”。认识七七四十九天后,那位大叔向李求婚。两人定情八八六十四天后,李带上那位大叔回老家,见过家人,决定不日将举行婚礼。
李的父母对那位大叔很满意,但当地有习俗,娘家最大是舅舅,舅舅首肯,婚事才算定下来。一大家人组织聚餐。吃饭时,当律师的舅舅不动声色地盘查那位大叔。吃完饭,舅舅回住处,稍后给他姐姐消息,让外甥女的婚事先放一放。
“放?”怕女儿嫁不出去,成天为女儿担心,看到未来女婿满心欢喜,皱纹里藏着笑的李妈妈对弟弟提高嗓门儿。
“放。”舅舅气息平稳、态度坚决地回答,“相信我。”
“你知不知道你外甥女多大了?你知不知道外甥女婿条件多好!”李妈妈气极。
“条件好?”舅舅的嗓门儿跟着高了,口气满是质疑。
“年纪是大点,但大点懂得疼人哪!”李妈妈想来想去,不懂弟弟掖着什么秘密。
不是年纪,是案底。没多久,李的舅舅便带着在法律文书相关网站查询的证据找到姐姐、姐夫和李。原来,李眼中的完美大叔、父母眼中的金龟婿,打过官司坐过牢,历史罪名包括强奸未遂。李的舅舅随手一查,那位大叔的过往就昭然若揭,他粉饰的太平脱妆了。
一身冷汗,不,是三身冷汗,李家父母和李不禁后怕,婚事不了了之。
李向我讲述时,连声说:“谁会想到呢?谁会?如果不是我舅舅,如果他不是从事法律工作,我不会想起查一个人,通过搜索法律文书。”
是啊,有时,看起来是灵机一动,其实,是我们的职业、专业经验化成了肌肉记忆、行动本能,我们都在使用具有个人特色的监察体系排查风险。
这些年,我见过一个在税务部门工作多年的师姐辞职,下海创业。
合伙人执意招聘一位具有金光闪闪简历的副总经理,师姐凭直觉判断这个人不适合副总的职位,但直觉不能说服合伙人。师姐找到这个人这几年的个人所得税报告,发现近五年来对方没有缴税记录,既然他的收入达不到缴税的标准,又何谈之前在某公司又某公司做过高管,拿过百万年薪的简历是真实的?师姐最熟悉的是税,她的监察体系自动调节成“从税开始”。
我还见过,谈合作时,某总举例,他认识谁,还认识谁,从哪儿能拿到投资,从哪儿能得到货源,从哪儿可以开辟渠道,最终去哪儿变现。几乎所有人都被他忽悠愣了。只有我的一位朋友头脑清醒。朋友在某总提到的诸多著名、互称兄弟的大博主中找到他认识的,偷偷打个电话,查证某总的信用。朋友笑着对我说:“对方说,只和某总见过一次面,千万别相信。”朋友常在一个圈子混,他的监察体系便是他的人脉,找对中间人,用人查人。
一个月前,我二姑在做艾灸的店铺被店员推荐买了许多昂贵的保健品。家里人告诫她,别再花冤枉钱,那些保健品没有疗效,还会伤财伤身。二姑不信。她念念有词:“店铺的小刘都喊我‘干妈’了,平时嘘寒问暖,比亲闺女还亲,还能骗我?”“小刘给我看了他们官网,是大品牌,不是‘三无产品’,各地都有分店。”“人家家大业大,财大气粗,我都领过多少免费鸡蛋了,还会坑我这点小钱?”
眼看二姑又要去买一批保健品,二姑的亲闺女也就是我表妹从外地赶回老家,她出场了。
表妹是学美术的,这两年成立了个人工作室,开了家小公司。她冷冷一笑,展示了她对该保健品的监察结果,她说:“开过公司、注册过商标才知道,一个APP上能查公司的底。妈,您买的这保健品,公司有纠纷,全是和诈骗有关的。另一个APP上能查商标情况,这保健品的商标啊,压根儿还没申请下来,还在走流程,现在生产出的产品不合法!”
二姑蒙了,对方的目的达到,自己退货无道。表妹发布微信朋友圈,从头到尾述说了此事,还贴了图,包括商标的、公司纠纷的,点赞、评论者众多。
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没有一份经历是浪费的,
在任何事中都能提取新技能,我为表妹的监察体系献了一朵小红花。
松弛不是对所有事情放松警惕,在信息极度透明的时代,我们承担着自己信息被泄露的风险,同时也要让自己学会利用各种软件查询“不靠谱”的合作方。让自己的监察体系多工作一会儿,形成习惯,也能最大限度保证自己远离危险,拥有更安全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