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通是我们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技能,但不是所有人都会沟通。我将分两部分来讲一讲如何才能高效沟通。
怎样说话才能让对方接受
我在云南旅行的时候,暂住在一家旅馆。大清早,一对情侣的争吵打破了山林间原本和谐的鸟鸣声。原来这两个人仅仅是因为丢失了一根充电线的事情就争执起来,双方谁也不让谁,不依不饶地相互责怪。
日语里有一个词语叫作“成田分手”。这个词语的出处是这样的:在日本有一个叫作“成田”的机场,很多度过蜜月期的情侣或新婚夫妇旅行回来飞到成田机场后,都觉得对方不适合和自己共度余生,于是在机场直接分手。
我不知道旅馆里的那对情侣是否能一起走到最后,但我清楚他们的沟通方式一定是出了问题。从来没有毫无缘由的争吵,每一次争吵都源自日积月累的分歧,终于在一天陷入无可挽回的境地。
很多人在工作、生活中也遇到过类似的情形。比如你想要和同事讨论一个方案是否合理,最后演变成彼此间的争执;你精心设计的方案总是被客户一次次否决,想要反驳却只能忍气吞声;你和自己的对象明明爱得深沉,但是每次开口却总是伤害到对方。这些都是沟通问题带来的矛盾。
这里教大家一个方法来避免大多数沟通不畅产生的问题。这个方法就是我们要关注谈话的目的。就拿前面提到的那对情侣来讲,他们争执的焦点本来就是一根丢失的充电线,如果他们其中有一个人提议一起去再找找充电线或买一根,就不会发生后面的争吵。但是我们在沟通的时候往往会犯以下三点错误:
(1)用埋怨和不满的语气把责任都归咎到对方身上,责怪对方。
(2)觉得自己是问题的受害者。
(3)不就事论事,总是揪着以前的把柄不放。
这样沟通下来,争吵自然是不可避免的。那么,如果用关注谈话目的的方法去沟通,我们应该怎么做呢?可以试试下面的步骤。1.开口说话之前,先问自己几个问题
需要问自己的问题如下:
(1)希望自己实现什么目标?
(2)希望对方实现什么目标?
(3)希望为我们之间的关系实现什么目标?(4)要实现这些目标我该怎么做?
我们和处在亲密关系中的另一方发生争执,往往并不是想要吵架,而是为了表达自己的某种诉求,比如想要被对方关注,想要让对方在某件事上理解自己的想法。就好像一个女生对一个男生说:“你连我的生日都记不住,你一点都不在乎我。”她其实并不仅仅想让男生记住自己的生日,更想知道自己在对方心中的位置。如果你在沟通中明确自己的目的,那么就不会出口伤人,从而与人发生争执了。
我现在的工作每天需要和形形色色的客户打交道。从专业角度来看,客户总是提出一些“无理”要求,让人感到很头疼。如果你没有理解对方的目的,而只是看到了对方的“无理”要求,那么合作就很难和和气气地完成。大家的目的都是达成商业目标,客户也并不是存心刁难,只不过每一个人看待问题的角度不同。你在与对方沟通的时候,一定要多考虑一下对方在乎的是什么,这样就不会产生很多意见不合的争执了。
2.分享事实经过
无论你的观点是什么,一定要先描述客观事实。这些事实是你们公认发生的、没有争议的、不会引起任何一方反感的内容。
3.说出你的想法
你可以直接描述自己的观点或者感受,比如“你今天的做法让我感到伤心”“我现在感到很生气”“我认为这个策划方案不是特别合适”“这样的方案可能并不会起到很好的宣传效果”等。切记,你要就事论事,只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观点,不要带有情绪地对对方进行攻击。
4.征询对方观点
你要引导对方说出他的观点,并且中途不要打断。假如你没有听完对方的观点就开始评论,而你的评论恰好还曲解了对方的意思,那么就很容易产生误会并争吵起来。
5.做出试探性的表达
如果对方的观点是错误的,你想要表示反驳又担心会引起冲突,可以试试下面的方式:
(1)找到你们观点中的共同之处,表示赞同。
(2)找到对方的盲点,进行说明。
(3)找到双方产生分歧的地方,进行比较。
怎样说话才能提升工作效率
有一段时间,我接到了一个关于推广文案的业务。营销的推广文案是新媒体领域特别常见的一种文案,我相信自己团队里优秀的主笔一定能轻松搞定。然而事实却出乎我的预料。文案前前后后修改了三天,让我大倒苦水。
我平时接到约稿业务,客户都会非常明确地把自己需要的宣传点告诉我。但是这次的客户并没有想好自己的宣传点,只是发给我的团队一堆资料,让我们自己去挖掘。结果文案改了五六个版本,客户都不满意,不仅如此,就在我以为这项业务终于要完成的时候,客户的需求方向突然改变了,导致我们之前的所有努力都付之东流。
在工作中,每个人都会遇到无法与对方有效沟通、无法被对方理解的情况。我将分领导、客户和同事三种工作上需要沟通的不同对象来说说应该怎样沟通。
先说说如何和领导沟通,我们和领导沟通要么是接受领导布置的任务,要么是向领导汇报工作。领导在布置任务的时候,通常都会说得特别简单。比如在我之前的工作经历中,经常要开各种审查会,而我们的主任会直接让我安排一下。这个时候,如果我仅仅在微信群里发布一条所有人准备开会的通知,再打电话让有关部门布置会场的话,那准保会被领导批评。因为不是所有人都时时刻刻地盯着微信群消息,也不是所有人都知道领导对于会议室的布置要求。这些都需要我来考虑。
那为什么领导不把自己的要求详细地告诉下属呢?这里涉及一个现象,叫作“知识诅咒”。“知识诅咒”的意思是一个人一旦拥有了对某种知识的认知,就无法想象这种知识在未知者眼中的样子。与之对应的现象叫作“达克效应”,意思是无知的人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无知。
所以在领导眼中,当他布置下达一项任务的时候,心里默认完成任务的所有方法和步骤下属都是知道的,不需要他亲自解释。而在下属眼中,当实际去完成某项任务的时候,并不知道自己忽视了领导在乎的哪些要点。下属所认知的任务和领导所认知的任务并不是同一件事情,这样就会导致事情的结果出现偏差。下面的几个步骤,能帮助你通过沟通来缩小这种偏差。
1.反复确认细节
比如,当你接到安排会议的任务后,不能只是默默承接下来,还要反复咨询领导这次会议涉及的人员范围、会议室布置要求以及时间等细节。当你如此发问的时候,领导很多详细的要求就会浮出水面。
如果你按照领导要求的这些细节去执行又遇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千万不要替领导做决定。因为我们只是执行者而不是决策者。
2.落实到人,做好检查
在你接到领导下达的安排会议的任务后,除了发布会议通知外,你还要给与会者一一打电话,确保每一个人都收到了会议的消息。不仅如此,你还要亲自前往会议室,测试会议需要的每一项工具是否工作正常,会议室布置是否符合领导的要求,并且在会议室门上贴出会议预告的告示。如果有与会的同事因故无法参加,你还要提醒他们及时向领导请假。
3.追踪结果
在会议开始之前,你要给每一位参加会议的人发送与议题相关的资料。会议期间,你要做好会议讨论的详细记录。会议上确定的各种任务你要按照责任人标注好,在会后追踪每个人的完成情况。你还要向领导汇报会议成果,并且写成书面的报告。接受领导布置的任务和向领导汇报工作看起来是两件事,但你会发现,其实两者本质上都是由结果驱动发展的。也就是说,领导要求你下达安排会议的目的并不是让你通知大家开会,而是在于会议最终达成的结果,让你通知与会人员按时参加,准备好会议室也是为了会议最终能够不受干扰地完成。所以我们最后一定要把领导关心的结果汇报好。
在说完如何与领导沟通以后,再来说说如何与客户沟通。有的客户并不知道自己的需求是什么,或者说自己的目的非常模糊。遇到这种情况,你就要引导他一步一步讲清楚,不然就会严重阻碍业务开展的进度。
前文提过,不要替领导做决定,类似的,你也不要轻易替自己的客户做决定。业务上的职责要划分清楚,不要越界。在与客户沟通的时候,你可以评估他的提议是否可行,把具体的理由都告知他,让他决定按照哪个方案来做,但是,你不能因为自己觉得客户不懂就替他确定最后的方案。
“找到需求”属于客户职责的一部分。你只能引导他发现自己的需求,但不能替他挖掘自己的需求。一旦客户发现你并没有满足他的需求,那么就会陷入从头再来的循环之中。
我们的工作都不是孤立的,除了和领导、客户打交道以外,也需要跟其他同事沟通。跟同事沟通的重点在于我们要站在对方的角度去考虑。
比如我以前负责的工作需要向财务部门发送一些表格来报销月度开支。对于财务部门的同事而言,他们经常会收到一些五花八门的表格,整理起来很麻烦。于是,我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与财务部门的同事沟通,共同制作了一个符合对方想法的表格模板,这样再进行工作往来的时候就顺畅多了。
再比如在写报告或者起草文件的时候,一定要让阅读的同事看出你报告及文件的价值。你要明确地写出事情的结论、新的发现以及自己的意见等内容,让同事一看就明白。报告、文件中往往夹杂着不少数据,你也应该明确地把这些数据有什么用处写清楚。
既然在工作时沟通的对象是人,那么就要考虑对方的立场,就要追求沟通的简洁性和便利性。在工作时一定要让自己的工作结果更符合工作目的,在解释沟通的时候不要让对方误解你的意图。
最后总结一下高效沟通的方法。在生活中,我们进行沟通时要遵循以下五个步骤:
(1)开始说话前,先明确自己和对方的目标。
(2)分享事实经过。
(3)说出自己的想法。
(4)征询对方的观点。
(5)做出试探性的表达。
在工作沟通时,我们要注意:
(1)跟领导沟通,无论是接受任务还是汇报工作,都记得要坚持结果导向。
(2)跟客户沟通,首先要问清楚客户的需求,记得职责要划分清楚,不要替对方做决定。
(3)跟同事沟通,要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