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与华方法就是运用接收者自身所有的整体性经验和人类的集体潜意识
沟通是感知。森林中有棵树倒了,没人听见,就没有声音,只有声波。因为声音是由感知决定的,沟通由接收者的感知决定。感知不是逻辑,而是经验,这是修辞学的常识。华与华方法基于符号学和修辞学,是运用接收者自身所有的整体性经验和人类的集体潜意识,就是这个道理。
沟通是期望,认识到这种不可避免的人类共性缺陷,可以少走弯路,少上当受骗
沟通是期望,人看到的都是他期望看到的,听到的都是他期望的。一个多世纪的试验证明,人类思想倾向于将观感和刺激纳入期望的框架中,强烈抵制任何让他“改变思想的企图,即感知那些自己不期望感知的事物”。这个问题培根也曾指出,他称为“人类理解力的共性缺陷”。认识到自己的这种不可避免的人类共性缺陷,可以少走弯路,少上当受骗。
修辞学自有绕开消费者心理防线的办法
沟通是要求,总是要求接收者变成某人,做某事,或者相信某种观念。华与华方法说“三个购买”——购买理由、购买指令、购买指南,就是强调要明确地要求,并提供行动指南。人们会对报纸里无关痛痒的消息感兴趣,是因为他们知道这些内容对他们没目的,没要求。就像家人苦口婆心地叫他少抽烟喝酒他都不听,某天一个偶然的道听途说,他突然就听了。因为他知道这道听途说的消息源,对他没要求、没目的,所以他没有心理防线。人们对各种宣传“耳闻目染”,自然就对一切宣传有心理防线,而修辞学自有绕开心理防线的办法。因为都是人,人性已经被哲学研究透了。觉得人性不可捉摸,是因为读书太少。
我们只是思考未来发展最坏的可能性,并试图避免
不要试图预测未来,预测未来是愚蠢的,未来不可预测。随便翻一下新闻头条,想想你去年能否预测,就明白了。我们只是思考未来发展最坏的可能性,并试图避免。但是,避免最坏的可能性,需要马上就放弃既得利益,人们做不到,所以心怀侥幸。于是,所谓“黑天鹅”就出现了。
大数据营销,是基于信号和行为反射的统计和概率预测
沟通是感知,信息是逻辑。对有效信息的需求和对有效沟通的需求是彼此对立的。信息是具体的个别数据,而沟通是感知整体情景。事实上,沟通不仅是感知整体情景,也调动接收者的整体经验和潜意识。沟通的意义层次很多,包括字面意义、比喻意义、寓言意义、象征意义。信息永远无法取代沟通,但是,大数据营销,既不是沟通,也不是信息,而是基于信号和行为反射的统计和概率预测。这完全是行为主义的,是另一个逻辑。
学习历史,是帮助我们理解自己,理解现在,做现在该做的事
“科学管理的最佳例子是字母表,而人类历史影响最大的技术创新是灌溉技术。”人们总是会夸大自己所处时代的变革,动不动就认为自己身处“三千年一遇之大变局”,事实上不过都是历史的涟漪。“学习历史并不是为了盘点过去,而是帮助我们理解自己,理解现在,做现在该做的事。”
经营的本质,就是经营风险,如果没有风险,就必然没有利润
追求“风险最小化”,甚至把“消除风险”当目标,是管理的误区。试图消除风险,必定是徒劳无功。管理科学的主要目标必须是使企业有能力承担适当的风险,甚至是更大的风险。
我在《华与华方法》中说过,无论我们在什么行业,我们经营的本质,就是经营风险,如果没有风险,就必然没有利润——徒劳无功。比如广告投放,如果按效果付费,你没有承担风险,那利润就属于那个卖流量给你的人,因为是他在承担风险,你就是他养的肉鸡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