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企业文化和公司的进化中,要建设一个“习惯共同体”
“道德和秩序都并非出于本能,而是一种进化。人和群体因为他们遵守的习惯而得到自然的选择。遵守某些规则和习惯的群体能够更成功地繁衍生息,并吸收新的人加入他们。文化是一种更为强大的适应手段,文化进化通过另一些方式继续着遗传进化的过程。”我想这些思想也适用于企业,企业文化和公司的进化。我们要建设一个“习惯共同体”,不仅仅是利益共同体。
我们能做的唯有学习,而学习是以模仿为基础,而不是以见识和理性为基础
“智力不是文化的向导,而是文化的产物。不要认为掌握技巧的能力是从理性中产生的,绝不应当认为,我们的理性处于一个更高的检验者的位置。”我们能做的唯有学习,而学习是以模仿为基础,而不是以见识和理性为基础。
所谓企业文化,就是公司的习惯
“一种习惯得以维系,需要两个明确的前提:其一,存在着使某种行为方式得以代代相传的条件;其二,保留这些习惯的群体必须取得明确的优势,能够比另一些群体更为迅速地扩张,并最终胜过或同化那些不具备类似习惯的群体。”这就是中国人说的施教化了。企业也是一样,所谓企业文化,就是公司的习惯。
哈耶克说,如果希腊的祖先像亚里士多德设想的那样一直限于满足自己已知的当前需要,他们就根本不可能出现
哈耶克说,如果希腊的祖先像亚里士多德设想的那样一直限于满足自己已知的当前需要,他们就根本不可能出现。我想这话也可以用来评价老子的思想,如果中国人的祖先满足于“小国寡民”“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那根本就不会出现小国,而是永远停留在原始时代。
四条理性主义者的“不理性标准”
哈耶克总结的这四条理性主义者的“不理性标准”很有意思:“1. 凡是没有得到科学证实的。2. 没有被充分理解的。3. 目的缺乏充分说明的。4. 有些不为人知的后果的。”
语言不仅传播智慧,也传播难以消除的愚昧
“被毒化的语言,我们以为是事实的,其实已经是理论。我们对自己环境的所知,其实是我们对它们的解释。语言不仅传播智慧,也传播难以消除的愚昧。”就像企业家在最初都能看到最终目的——销售。学会了品牌、营销等一大堆词汇之后,他就看不到目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