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美》朱光潜
思想就是美,知识就是美,哲学就是美,读书就是美
朱光潜说:“有许多思想都值得当作一个意象悬在心眼前来玩味。每个哲学家和科学家对于他自己所见到的一点真理(无论它究竟是不是真理)都觉得有趣味,都用一股热忱去欣赏它。真理在离开实用而成为情趣中心时就已经是美感的对象了。”善哉斯言!思想就是美,知识就是美,哲学就是美,读书就是美!
我们对于一棵古松的三种态度:木材商是实用的,植物学家是科学的,画家是美感的
我们对于一棵古松的三种态度:木材商是实用的,植物学家是科学的,画家是美感的。你如果想要看到美,就要把木材商的实用态度和植物学家的科学态度丢开。事物的“意义”大半都起源于实用。实用态度以善为最高目的(止于至善),科学态度以真为最高目的,美感的态度以美为最高目的。真、善、美都是人所设定的价值,不是事物本有的特质。离开人的观点而言,事物都浑然无别,善恶、真伪、美丑都没有意义。就“用”字的狭义说,美是最没有用处的。注意力的集中、意象的孤立绝缘,是美感态度的最大特点。在实用和科学的世界中,事物都借着和其他事物发生关系而得到意义,到了孤立绝缘时就都没有意义。但是在美感的世界中它能孤立绝缘,能在本身显出价值。照这样看,我们可以说,美是事物最有价值的一面,美感的经验是人生中最有价值的一面。
人生艺术,艺术人生
朱光潜说:“人生本来就是一种较广义的艺术,每个人的生命史就是他的作品。”我想,人生无论是喜是悲,正如喜剧和悲剧有同样的美,当你跳出实用的视角去看自己,就不“俗滥”了,每一幕都认真地书写,就能活出自我欣赏的美来。
凡是艺术家须有一半是诗人,一半是匠人
凡是艺术家须有一半是诗人,一半是匠人。他要有诗人的妙悟,要有匠人的手腕,只有匠人的手腕而没有诗人的妙悟,固不能有创作;只有诗人的妙悟而没有匠人的手腕,即创作亦难尽善尽美。妙悟来自性灵,手腕则可得于模仿。
创造是旧经验的综合,旧经验大半得诸模仿,新综合则必自出心裁
创造是旧经验的综合,旧经验大半得诸模仿,新综合则必自出心裁。这就是灵感,灵感有三个特征:一是突如其来的,出于自己意料之外的;二是不由自主的,有时苦心搜索而不能得的偶然在无意之中涌上心头;三是突如其来的,因为它是潜意识的活动。
美感的世界纯粹是意象世界,超乎利害关系而独立
美感的世界纯粹是意象世界,超乎利害关系而独立。在创造或是欣赏艺术时,人都是从有利害关系的实用世界进入绝无利害关系的理想世界里去。艺术的活动是“无所为而为”的。我以为无论是讲学问或是做事业的人都要抱着一种“无所为而为”的态度,把自己所做的学问事业当作一件艺术品看待,只求满足理想和情趣,不斤斤于利害得失,才可以有一番真正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