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書是我過去13年的讀書筆記,經常有朋友問我一年讀多少本書,我借整理這本筆記的機會,做了一下統計:過去13年我讀了515本書,平均一年40本。其中花時間最長的是吉本的《羅馬帝國衰亡史》, 387天讀完;康德《純粹理性批判》, 192天讀完;伏爾泰《風俗論》, 223天讀完;黑格爾《哲學史講演錄》, 108天讀完。丘吉爾《第二次世界大戰回憶錄》,68天讀完;希羅多德《曆史》,54天讀完。讀的遍數最多的是麥克盧漢《理解媒介》,讀了5遍。2017年讀書最多,78本;2010年讀書最少,11本,那一年我身體不好。總的說來,平均一年讀40本書比較正常。我有時聽人說一年讀兩三百本書,我很羨慕,如果我退休了,我也可以讀那麽多了。
讀書差不多是我的唯一愛好,我常想我還有沒有其他愛好,比如我的第二愛好是什麽?是旅遊嗎?不是,雖說“讀萬卷書,行萬裏路”,但是行萬裏路遠不如讀萬卷書,因為旅行隻是空間上的,而讀書不僅可以跨越時間,還可以進入往聖先賢的腦海。康德一生沒有走出他的家鄉,但他是人類曆史上最偉大的哲學家。
如果要再找一項愛好,那我從事得最多的休閑娛樂就是打高爾夫球了,平均一個月一次。所以打了十幾年,也進不了一百杆。一定要說一個第二愛好,那就是和朋友喝酒聊天了。朋友和書一樣,古人講人的進步,就是靠兩樣:讀書和交友,良師益友。
我讀書通常是兩本書同時讀,一本輕鬆的,通常是曆史;一本比較難啃的,比如是哲學。輕鬆的書,用來休息。難啃的書讀累了,就讀輕鬆的那本來放鬆休息。哲學書則一定精讀,要讀兩遍半——一個章節一個章節地讀。一個章節先通讀下來,再讀第二遍,把第一遍沒有弄明白的地方再前後聯係琢磨一下;之後是最後半遍,把前麵畫的重點抄錄下來,有時加上自己的感想和評論。這本《華杉讀書筆記》,就是這些抄錄和評注的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