冥想5分鍾,等於熟睡一小時(全新修訂版)

大腦常識課NO.4:大腦的進化升級

字體:16+-

在進化過程中,一些動物包括人類祖先逐漸擁有了社交能力,並因此獲得三個重要的生存優勢,讓擁有社交能力的動物在日常生活中獲益匪淺。

脊椎動物:大腦的“運算需求”不同,使得動物的進化也不同

最早的史前哺乳動物大概出現在1.8億年前,約3000萬年之後,最初的鳥類也誕生了。(這些年份都是通過模糊不清的化石證據估計出來的。)哺乳動物、鳥類,和同時代的爬行動物以及魚類麵臨的生存挑戰其實都差不多——荒蕪的自然環境以及饑餓的掠食動物,但哺乳動物和鳥類的大腦占體重的比例卻明顯要大得多,這是為什麽呢?

原因很簡單,爬行動物和魚類通常不會照看它們的幼崽,甚至在某些情況下它們還可能吃掉自己的幼崽!它們通常也不會找伴侶一起生活。與之相對應,哺乳動物和鳥類會撫養它們的幼崽,而且在很多情況下它們都會成雙結對過日子,有時候還會相伴一生。

用進化論中神經科學的專業語言來講就是,選擇伴侶、分享食物和撫養幼崽要占用大量神經係統的運算資源,這給大腦帶來了巨大的運算需求進化壓力。所以哺乳動物和鳥類的神經係統就進化出了更多的神經運算能力。鬆鼠和麻雀必須比蜥蜴和鯊魚更加聰明才行,因為鬆鼠和麻雀過日子需要計劃、溝通、協作和談判。這些技能對於人類夫婦而言同樣至關重要,當他們有了孩子並還想在一起過日子的時候,尤其如此。

靈長類動物:越複雜的社會關係就會產生越複雜的大腦

動物大腦進化的第二個關鍵步伐是由靈長類動物邁出的。靈長類動物大約出現在8000萬年前。按照靈長類動物的定義,這類動物最顯著的特征是它們擁有極為優秀的社交能力。比如,猴和猿每天會把所有時間的1/6,花在為團體內部成員整理毛發上。有趣的是,對巴巴利獼猴的研究表明,為其他猴子整理毛發的猴子,與接受這種服務的猴子相比,能緩解更多的壓力。(我曾經嚐試用這套理論說服我妻子給我做更多的背部按摩,可惜她不信這一套。)在這個進化論節點上最關鍵的是,不論對於雄性還是雌性靈長類動物,社交技巧帶來的社交領域的成功都會讓它們繁育更多的後代,從而讓這種技巧隨著它們的基因傳遞給更多的個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