冥想5分鍾,等於熟睡一小時(全新修訂版)

別迷戀自我,這會讓你很自私

字體:16+-

自我是你這個人的一部分,它總是在不停地根據外界條件的變化展示出不同的麵目。有時候,它就是一個似有似無的幻覺。

你剛剛感受到的自我,是建立在大腦中關於自我的生理基礎之上的。想法、感覺、圖景等,所有這些信息的不同組合方式,其實都是不同神經結構和神經行為的組合。同樣,外在自我的不同麵目也是意識和大腦的不同模式組合。現在的問題並不是這些模式組合是否存在,關鍵的問題是:它們的本性是什麽?這種本性,也就是這些生理模式所表現出來的、統合在一起的“我”——行為體驗的擁有者、行為監控的執行者——是否真的存在?又或者自我就像獨角獸,僅僅是個傳說,是個幻影,實際上並不存在?

自我有很多麵目,但都是幻覺

基於大腦和神經係統的不同結構和過程,自我可以展現出很多麵目,並牢牢地嵌入我們的身體與外在世界的互動中。

很多研究者用不同的方法對自我的不同麵目及其神經基礎進行了分類。比如,思考型自我主要是由前扣帶大腦皮層和前額葉大腦皮層背外側區之間的神經聯結構成的。

情緒化自我則是由杏仁核、海馬體、紋狀體(基底神經節的一部分)和上腦幹共同構建。大腦多個部分參與對你進行的麵部識別,了解你的人格特點,體驗你的個人責任,並參照你的預期考察你的當下境況,把你和其他人區別對待。

傳記體自我是由思考型自我和情緒化自我的一部分組成的,它讓“我”的感覺有了對過去和未來的認知。

核心自我代表不分時空、無過去未來差別的“我”的感覺。前額葉大腦皮層為傳記體自我提供了大部分神經基礎,如果它受損,核心自我還是能夠保存下來的,但是會失去對過去未來的時間連續感。另一方麵,如果代表核心自我的皮層下結構和腦幹結構受損,核心自我和傳記體自我都將消失,這表明核心自我是傳記體自我的神經和心理基礎。當你的意識非常安靜的時候,你會感覺傳記體自我好像消失了,這是因為它的神經基礎這時候停止了活動。冥想就是讓意識寧靜下來,通過專注修行,在大腦部分活動停止的情況下,你依然保持清醒的控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