冥想5分鍾,等於熟睡一小時(全新修訂版)

說話時,試著別說“我”、“我的”

字體:16+-

當你的大腦製訂計劃或者做出選擇時,很多時候都沒有“我”的參與,你更不需要去專門營造一個“我”進行感知。

當我們把自己和其他事物混為一談的時候,也就是在進行辨別自我的時候,自我就會膨脹。不幸的是,當你這樣辨別的時候這個事物的命運也就成了你自己的命運——這個世界上萬事萬物最終都會走向滅亡。因此,在辨別位置、物體、人的時候一定要注意。這時候不妨對自己進行一場經典的自我責問:我是這隻手嗎?我是這個信仰嗎?我是這種“我”的感覺嗎?我是這種感知嗎?你可以緊隨這些問題給出一個清晰的答案,比如:不,我不是這隻手。

要特別注意辨別出那些決策性功能(比如監控、計劃、選擇)。體察你的大腦在成功製訂出計劃或者做出選擇時,有多少次並沒有“我”的參與,比如當你開車去上班的時候,恐怕就不會有什麽“我”來參與製訂行車路線以及決定加速、減速、轉彎還是停車。當你在感知過程中進行辨別的時候也要注意,要讓感知自然地發生,不需要去辨別,也不需要去指導。

可以把“我”、“我的”以及其他形式的自我都看做意識客體,和其他的想法一樣對待。提醒你自己:“我並不是這些想法,我並不是這些關於‘我’的想法。”不要去辨別自我,除非必要,不要用和自我相關的詞(比如“我”、“我的”)。每天找一段固定的時間,比如工作中找一個小時,完全不使用這些詞。

讓各種經曆和體驗在不被辨別的情況下,流過你的感知空間。如果用語言形成這種感知過程,那可以是這樣:看看,發生了,於是有了感覺。想法出現了,一種自我的感覺出現了。無論是運動、計劃,還是感覺、交談,都盡量少接觸那個自我。

把上述這種靜觀擴展到你意識中模擬的小電影中,你會發現自我的錯覺被牢牢地嵌入這些小電影裏了,甚至在自我並非其中明顯的角色時也是如此。這種深深的嵌入導致模擬的過程中和自我相關的神經元經常被激活和互相聯結,從而加強了自我。你需要做的是培養一種平常心態,單純用你的身體和意識在小電影裏感知事件,而不需要再專門營造一個“我”去進行感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