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真正關心孩子的利益所在,並願意質疑傳統的養育觀念,那麽你可能會推翻某些關於“成功”的流行臆斷。以“分數”為例,即使是許多體貼周到、尊重孩子的家長也會篤信“好分數是好事”,並因而為孩子的表現感到高興。然而,在深入思考某些家長為達到此目標而采取的養育方式之前,我想提醒各位警惕“分數”的整體概念。
我擔心的是動機有多種,但不一定全部可取。一名學生是以“高分”為目標還是以“解決問題”或“理解內容”為目標,二者存在很大差別。更重要的是,有研究結果顯示,當孩子被鼓勵將焦點放在追求更好的學習成績上時,會導致三種結果:(1)失去對學習本身的樂趣;(2)試圖逃避富有挑戰性的任務;(3)不願深入和批判性思考。現在讓我們對其逐一加以分析。
1.就像因“慷慨大方”而受到獎勵的孩子通常最終會變得吝嗇小氣一樣,得A或特別是以A作為主要目標的學生也會容易變得對所學內容興趣索然。當然也不是所有學生都會這樣,有些孩子似乎天生就對“分數”的破壞力免疫。但這種風險對於大多數孩子來說還是非常高的。據我所知,所有相關研究均發現,那些被告知某項任務將會被評分的學生不如那些沒有得到通知的孩子喜歡這項任務,也不如後者更願意事後自動回來繼續這項任務。即使是一個令人恐怖的故事,或是一個令人興奮的科學課題,隻要是預先告知其必須得到A、100分或一顆小星星,也足以令學生們迅速對其失去興趣。孩子越看重分數,其天生對世界保持的好奇心就越容易蒸發掉。
2.如果可以選擇,分數會導致孩子挑最容易的任務去做。越向孩子強調分數的“重要性”,他們就越傾向於逃避任何不必要的風險。孩子很快就推論出,相對容易的任務是達到更好結果的可靠保證。為了將失敗的機會降至最低,他們會選擇一本更薄的書,或是一個論題更熟悉的論文。而這並不意味著他們“動機不足”或他們就是懶惰的,這隻能說明他們是理智的,是他們對要求自己以高分為目標且認為“分數比學習本身更重要”的成人所做出的反應。一項研究結果顯示,將成績看做高於一切目標的家長會更傾向於讓孩子選擇“困難最少、成功性最大”、而非“最可能犯錯但能讓孩子學到新知識”的任務去完成。相比之下,如果家長明確表示學習(以及學習帶來的樂趣)比作品的質量更重要,那麽孩子會更傾向於竭盡全力解決自己感興趣或新鮮的事物,即使不能確定自己最終會做成什麽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