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點茶器

原始人用火,陶器由是生

字體:16+-

當時的茶器以

自然物或陶質為主,

與飲食器存在

一器多用的現象。

盛開的茶花

《禮記·禮運》說:“夫禮之初,始諸飲食,其燔黍捭豚,汙尊而抔飲,蕢桴而土鼓,猶若可以致其敬於鬼神。”漢宣帝時桓寬在《鹽鐵論·散不足》裏也記道:“古者汙尊抔飲,蓋無爵觴樽俎。及其後,庶人器用竹柳陶匏而已。”看得出,古時候人們是沒有喝水與飲酒的杯子和盛放食物的器皿的。挖個小坑當水池,用手捧著水喝,到了後來,才逐漸開始用自然界裏的竹子、柳條來編織盛放物品的器具,用葫蘆當水瓢舀水,用泥土製作陶器以便食用、貯存物品。竹子、柳條、葫蘆都是大自然中唾手可得的現成物件,那麽用泥土製作陶器是從什麽時候開始的呢?

上古時代,有一位中華民族的共同人文始祖——女媧。為了讓天地之間充滿生氣,女媧從水池邊掘起一團黃泥,摻和了水,在手裏揉出幾個小東西。她把這些小東西放到地上吹口氣,它們竟活了起來,開口就喊:“媽媽,媽媽!”女媧滿心歡喜,為他們取了一個共同的名字,叫作“人”。女媧摶土造人,創建了人類社會,後來她又煉五色石補天,救生民於水火。《淮南子·覽冥訓》載:“往古之時,四極[1]廢,九州裂,天下兼[2]覆,地不周[3]載。火炎[4]而不滅,水浩洋[5]而不息。猛獸食顓民[6],鷙鳥攫[7]老弱。於是女媧煉五色石以補蒼天……蒼天補,四極正;**水涸,冀州平;狡蟲[8]死,顓民生。”雖然是神話傳說,但是這些文字明確地反映出在遠古時代水和黏土結合後的可塑性及人類對火的使用。

原始人的生活場景 中國國家博物館

人類最早是從自然界中發現火的。火山爆發或雷電擊中幹枯的樹木、草原的荒草會產生自然的火焰。天火點燃了森林草原,動物們驚慌逃竄,植物為烈焰所灼焦。火不斷蔓延,燒死了動物,烤爆了植物。一個原始人看到一條散發著誘人香味的烤羊腿,咬了一口,發現味道不錯。另一個原始人撿到了被燒爆的玉米花,放進嘴裏一嚼,味道太好。火能取暖,動植物被它燒、烤熟了更好吃,火還能嚇唬凶猛的野獸,適者生存的本能讓原始人喜歡上了火並逐漸摸索、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