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點茶器

三沸唐煎茶,器用鍑鐺銚

字體:16+-

在煎茶工具上,皎然用鐺煎茶,

陸羽用鍑煎茶,

另外還有一個使用起來

更加方便的煎茶器——銚,

以銚煎茶。

《茶經》的問世使得煎茶這一飲茶方式在中晚唐得到了空前的發展。接下來我們看看陸羽在《茶經》中對煎茶做了怎樣的描述。

唐代成品茶的形態有餅茶、末茶、散茶、粗茶四種,即《茶經》所記“有粗茶、散茶、末茶、餅茶者”,形製以餅茶為主。餅茶的製作要“晴采之,蒸之,搗之,拍之,焙之,穿之,封之,茶之幹矣。”采茶工作要在晴天進行,茶青采下來,先放進甑裏進行蒸青,接著把蒸好的茶倒入臼中搗爛,然後放到模子裏把它壓成餅,再用火把茶餅焙幹,之後穿成串封藏,經過這七道工序,餅茶就做好了。

煎茶的流程是:烤茶—碾茶—用火—擇水—煮茶—酌茶。首先要把茶烤好,然後需趁熱用紙袋把它裝起來,這樣香氣不容易散失。等到茶餅冷卻以後再把它碾成顆粒如細米大小的茶末。接著選取木炭起火,在鍑中煮水。煮水是很有講究的,當水微微有聲,鍑中水麵開始出現魚眼一樣的氣泡的時候,這個叫第一沸。當鍑邊緣的水像泉湧連珠的時候稱作第二沸。當看到水麵波濤洶湧般的沸騰時,就是第三沸了。這時就不能再繼續煮了,否則水就過老,不適合飲茶了。為什麽不適合飲茶了,因為若繼續煎,會使得茶的內含物質浸出加大,以致茶湯的濃度提高,苦澀難咽。這也是當下的我們在使用蓋碗或紫砂壺泡茶時需要注意的很關鍵的一個點——出水時間,其實就是要把握好所品茶湯的濃度。

五代 白瓷陸羽像、湯瓶、風爐、茶鍑、茶臼、渣鬥中國國家博物館藏

在初沸的時候,依照水的多少,按比例放入適量的鹹鹽調味,並取出一些來試一下味道。在第二沸的時候,要舀出一瓢水備用,然後拿竹夾在沸水中繞圈攪動形成漩渦,接著用“則”量好茶末,從中間的漩渦中把茶末倒進去。觀察水麵,當看到水麵滾動如波濤狂奔、泡沫飛濺的時候,立即把剛才舀出備用的水倒進去止沸,讓茶湯孕育成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