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鬆中文大師寫作課(套裝全8冊)

中國文學的語言問題

字體:16+-

汪曾祺

探索思考

在生活中,“語言”是一個必然的存在,因為沒有語言,就談不上溝通與交流。書麵語言,口頭語言,甚至啞語、腹語……每一種語言都有其獨特之處。今天,我們要跟隨汪曾祺老先生探討的是另一種更為具體的“語言”——“中國文學的語言問題”。

閱讀批注

中國作家現在很重視語言。1不少作家充分意識到語言的重要性。語言不隻是一種形式,一種手段,應該提到內容的高度來認識。最初提到這個問題的是聞一多先生。他在很年輕的時候,寫過一篇《莊子》,說他的文字(即語言)已經不隻是一種形式、一種手段,本身即是目的(大意)。我認為這是說得很對的。語言不是外部的東西。它是和內容(思想)同時存在,不可剝離的。語言不能像橘子皮一樣,可以剝下來,扔掉。2

1 開門見山,引入論題

演講開篇,作者沒有做任何鋪墊與寒暄,便直接進入了正題。那麽此處,作者為什麽不說“我國作家”,而說“中國作家”呢?這就需要對本次演講的背景有所了解。1987年,作者在美國哈佛大學作了此次演講,由此上麵提出的疑問便不難理解了。

2 比喻論證

剝橘子皮對任何人都不陌生,那是一種純粹的剝離。此處,作者用“橘子皮”來做喻,雖然“語言”和“橘子皮”的本質是相反的,但並不妨礙聽眾對“語言和內容(思想)同時存在”這一觀點的理解。生動形象,富於生活氣息。

世界上沒有沒有語言的思想,也沒有沒有思想的語言。往往有這樣的說法:這篇小說寫得不錯,就是語言差一點。我認為這種說法是不能成立的。我們不能說這首曲子不錯,就是旋律和節奏差一點;這張畫畫得不錯,就是色彩和線條差一點。我們也不能說:這篇小說不錯,就是語言差一點。語言是小說的本體,不是附加的,可有可無的。從這個意義上說,寫小說就是寫語言。小說使讀者受到感染,小說的魅力之所在,首先是小說的語言。小說的語言是浸透了內容的,浸透了作者的思想的。我們有時看一篇小說,看了三行,就看不下去了,因為語言太粗糙。語言的粗糙就是內容的粗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