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妖怪誌

人魚

字體:16+-

人魚,顧名思義,是半人半魚的水生怪物。中國的人魚傳說,淵源古老而蔚為大觀,僅《山海經》一書記載的人魚至少就有五種之多,其中固然包括因為叫聲像人而被稱為人魚的大鯢:

更多的則是長著人麵魚身的真正人魚。這些人魚又各有區別,比如九尾狐出沒的“青丘之山”有種人魚,名為“赤孺”:

還有海生的人魚,名為“陵魚”。陵魚生有人類臉孔,四肢俱全,手腳與人無異,身體呈魚狀:

人魚甚至建有部族或國家,訓詁學者郭璞考證說,該族人胸部以上為人,胸部以下盡是魚身,本該長腳的部位長出了魚尾,可見其形象又與陵魚不同:

《山海經》作為上古異典,修撰者博學識幾,六合之內,各種怪物秘辛無不知曉,因而可以作如此細致的區分。百世以降,妖界漸次邈遠,識妖的術士隱沒凋零,妖怪的名字亦漫漶不聞,後人再見到人魚時,通常隻是統稱為人魚而已,至於到底是“赤孺”還是“陵魚”,那都無從分辨了。

《山海經》之後古籍所載的人魚,大部分提到了明顯的女性特征。一位唐朝詩人用細膩的筆法描繪沿海居民捕獲的美人魚時說:

這位詩人遊曆東海之濱,見到許多獨身生活的人家豢有人魚。人魚體長與人相若,全身膚如白玉,魚體部分未生魚鱗,容貌婉娩,長發過腰,隻看上身,宛然是個柔美迷人的姑娘,即使雄性人魚,麵貌亦如女子般姣好,臨海鰥寡多養來排解寂寞。據稱人魚十分溫柔馴順,合之際,與人無異,亦不會傷人。

兩宋時期,隨著指南針應用於航海,海船越來越頻繁地深入更遠的海域。遠洋航行,風險倍增,海客的生死安危,很大程度係於天命,因此航海的避忌日漸繁雜,船上一言一行,一舉一動,無不務求謹小慎微,以避免觸犯各路鬼神妖怪。恐懼支配下,海妖的威脅,也變得比前代更真切、更嚴峻,唐朝人對待人魚的包容浪漫,到宋季以後,大打折扣,大約也正是從這時起,人魚背上了“不吉”之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