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史記

“願成秦人”是假的

字體:16+-

偶然看了一眼號稱“曆史正劇”的《大秦賦》。2020年12月1日首播時,該劇的豆瓣評分一度高達8.9分。然後就被雷到了。比如,為了彰顯秦國對楚國發動戰爭的正義性,該劇虛構了一段楚國百姓不堪壓榨集體逃亡秦國的劇情——劇中,一群逃至秦楚邊境的楚國百姓,被楚軍追上後,發出了“回楚國,我們沒有活路啊”“我不要當楚民,願成秦人”的呼喊。

戰國時代的百姓們,確實幹過這種“用腳投票”的事情。但他們的選擇,並不是紛紛投奔秦國,而是紛紛遠離秦國。

這方麵的材料很多。比如,公元前259年冬天(這一年嬴政出生),蘇代去見秦相範雎,就當麵對範說出過“天下不樂為秦民之日久矣”這樣的話。

當時,秦軍正由名將白起指揮,兵分兩路,進攻韓國的皮牢和趙國的太原。蘇代此來,是受了韓、趙兩國的委托,旨在鼓動範雎去勸說秦昭王退兵。

據《史記》所載,蘇代是這樣給範雎剖析利害的:“白起已為秦國攻取了七十餘座城池,南定*、郢、漢中,北敗趙括,其功勞可比肩周公、召公和呂望。若再滅了趙國,白起必然要升為三公,你範雎能接受自己的地位被白起壓製嗎?但你不接受也不行,白起若滅了趙國,一定會成為三公。”

然後,蘇代給範雎提供了一項瓜分白起之功的主意:

秦嚐攻韓,圍邢丘,困上黨,上黨之民皆反為趙,天下不樂為秦民之日久。今亡趙,北地入燕,東地入齊,南地入韓、魏,則君之所得民無幾何人矣。故不如因而割之,無以為武安君功也。——《史記·白起王翦列傳》

大意是:秦國之前進攻過韓國,圍困了邢丘和上黨,結果上黨的民眾全跑去了趙國,天下之人不想做秦國的百姓已經很久了。假如現在滅了趙國,那麽,北邊的趙國人定會跑去燕國,東邊的趙國人定會逃往齊國,南邊的趙國人則會遷往韓、魏,秦國能得到多少趙國百姓,想必你心裏也有數。所以,與其讓武安君白起立下滅趙的大功,不如由你去勸說秦王退兵、接受兩國割地的提議。割地講和對秦王有好處,他不但可以得到土地,還可以得到百姓;對韓、趙兩國也有好處,他們可以繼續苟延殘喘;對你範雎同樣有好處,你的政治地位不會遭到白起的挑戰。實可謂一舉三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