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席窺美(修訂版)

茶席插花,茗賞者上

字體:16+-

要通過別出心裁,去襯托和表現茶的清雅;

要畫龍點睛,傳遞出幽微淡遠的茶境。

文人插花,如花在野

茶席的插花,要與茶席呈現的多維美學空間相得益彰,因此,插花的體量和高度,必定會在某種程度上受到茶席空間的製約。陸羽《茶經》提出的“茶性儉”,對茶席插花的基調,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導意義。茶席的插花,要通過別出心裁,去襯托和表現茶的清雅;要畫龍點睛,傳遞出幽微淡遠的茶境,以及靜清和雅的茶之精神,這就使茶席的插花,具有了自己的特點與風格。

明末陳洪綬的《痛飲讀騷圖》, 鏽跡斑斑的青銅觚內,清供一枝白梅和一杆翠竹,與主人的紅衣形成強烈對比。

茶席插花的基本特點為:構圖簡潔,花枝少而花色新鮮,造型不拘形式,自然生動;結構疏密有致,起伏有勢,不齊不勻,虛實相生;花宜素雅,不求繁多,隻插一枝、兩枝、最多三或五枝,格高韻勝;並著力追求色彩美、線條美與構圖美,以達到樸素大方、清雅絕俗的藝術效果。

明代袁宏道《瓶史》提出:“茗賞者上也,談賞者次也,酒賞者下也。”袁宏道認為,賞花時,有茶相伴最為清雅。反過來,在品茗時,也應該選擇最清雅的插花於席,寄情於物,以花言誌,始能足以表達文人雅士的訴求和風骨。以袁宏道為代表的文人插花藝術,為茶席的插花提供了理論參照。從某種意義上講,茶席的清雅插花,已不同於宗教供花和華貴富麗的宮廷插花,更不同於生活花藝。究其本質,它是最適合清供、清賞的傳統文人插花,這種傳承,從中國傳統文人插花的發展脈絡中,還是能夠清晰地梳理出來。

文人插花源自晉唐,盛於宋明。講究清新脫俗,不拘形式。花材常選一種、兩種,多則三種,著力尋求山野清趣與詩意的流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