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席窺美(修訂版)

茶席曆史,繁簡素麗

字體:16+-

茶席從唐的華麗奔放,到宋、元的沉靜內斂,再到明代,茶席已經發展到精致雋永、精益求精的階段。翻開中國茶的發展曆史,雖不見茶席之名,但是,這並不意味著茶席不曾存在過。既然茶席是品茗所必需的一個平麵或是美學空間,那麽,隻要存在著茶飲的本質與形式,就一定有著茶席的存在。而其名之存無,並不重要。不言其他,僅仰觀俯察一下中國茶器的發展曆史,就能觸摸、感知到在不同曆史時期中茶席的多種存在模式。

晉代文學家左思的《嬌女詩》有:“止為荼荈據,吹噓對鼎。脂膩漫白袖,煙熏染阿錫。”左思的兩個女兒紈素和惠芳,吹火煮茶的生動可愛畫麵,鋪陳詩中,躍然紙上。左思描寫的雖是居家日常煮茶,這也足以說明,在晉代,茶席已經初具一定形態。

茶宴,又稱茶會。無論是以茶代酒作宴,還是茶與茶食並用,期間都蘊含了我國最早茶席的雛形。我們最早能夠看到的華麗茶宴記載,要數唐代呂溫的《三月三日茶宴序》了,其中寫道:“三月三日上巳,禊飲之日也。諸子議以茶酌而代焉。乃撥花砌,憩庭陰,清風逐人,日色留興。臥指青靄,坐攀香枝。聞鶯近席而未飛,紅蕊拂衣而不散。乃命酌香沫,浮素杯,殷凝琥珀之色,不令人醉。微覺清思,雖五雲仙漿,無複加也。座右才子南陽鄒子、高陽許侯,與二三子頃為塵外之賞,而曷不言詩矣。”這段文字雖然不多,但卻對茶香、茶盞、湯色、茶境,作出了詳細交代。尤其寫到了“聞鶯近席”,其中的“席”,不就是我們今天的喝茶平麵——茶席嗎?茶宴一詞,最早出自南北朝時期山謙之的《吳興記》,其中有:“每歲吳興、毘陵二郡太守采茶宴會於此。”唐代天寶年間,錢起的《與趙莒茶宴》詩有:“竹下忘言對紫茶,全勝羽客醉流霞。”白居易因病未能參加長興和宜興一年一度的境會亭茶宴,便寫下了“自歎花時北窗下,蒲黃酒對病眠人”,道出了內心無限的遺憾與惆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