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井荷風:江戶藝術論

字體:16+-

關於廣重的山水,對照江戶名勝及日本全國的風景,不用我多說,相信應該有許多值得討論之處。然而,這個部分留待他日再提,除了北齋及廣重這兩位名家之外,還要再瞧瞧同樣描繪江戶風景的升亭北壽[102]及一勇齋國芳[103]的版畫,以此畫下句點。

升亭北壽是葛飾北齋的門生,曾在文化年間的浮繪名勝圖署名。在可能是他晚年作品的單幅印刷山水畫中,完全模仿荷蘭畫,呈現一種特別的畫風,不知何故,在日本及西方的文件中,都沒有他的詳細傳記。《浮世繪類考》[104]未列出其姓氏,隻記下他是住在兩國藥研堀[105]邊,文政時期的人士。

如今,北壽傳世的版畫僅三四十種。當時,以浮世繪為正職的畫匠非常多,北壽或許不是專職的浮世繪師。又或是其畫風過於奇特,在北齋及北溪[106]之間,終究沒能贏得人們的青睞。姑且不考究傳記,如今欣賞其版畫,北壽直接受到荷蘭畫的影響,是一名企圖將西方透視法、渲染法,偶爾還有光線,轉化並應用在木刻版印刷上的畫匠。北壽並不是首位挑戰者。當時,浮繪大師、歌川派之祖歌川豐春,也曾直接臨摹荷蘭銅版畫中的威尼斯、阿姆斯特丹景色,將它們繪製成木刻版彩色印刷。然而,文化之後,細膩的浮繪全麵式微,北齋的新式山水畫崛起,北壽也拋棄過往的浮繪,朝向自己喜歡的方向前進。為說明其特征,現在舉《道灌山之圖》為例吧。和歌川豐春及北尾重政的浮繪相比,北壽的構圖明顯比較簡單,相反地,色彩渲染比較複雜,卻又十分和諧。也就是如同北齋於《富嶽三十六景》的做法,北壽也在整個畫麵的色彩之中,選出一色作為基調,努力呈現和諧的效果。(欣賞《道灌山之圖》時,帶黃色的柔和淺綠色,以及對比的深綠及藍色,能使我們瞬時感到色彩的調和,在另一幅作品《眺望洲崎弁天海上》[107]圖中,也能看到和諧的黃色及橙色。)此外,關於《道灌山之圖》,還有值得一提的部分,北壽運用連續的三角形,畫出聳立於左方的懸崖側麵,山腳下橫向開展的旱田,則分別是染成黃色、綠色及褐色的格子,運用透視法排列。要是沒有北壽,現今這個已經更進一步的日本,也許無法發展出第一位立體畫家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