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我们继续说李宗吾和南怀瑾认识两年后,他们的另一次和银钱相关的交往。
南怀瑾因故去自贡,办完事情后发现身上没有盘缠,回不了成都,一时很是着急。后来,想到这里是李宗吾的老家,便问着路找上门去。
“虎落平阳被犬欺”,这个时候,李宗吾正处于人生的低谷,连当地一些奸商痞子也时不时地骚扰他,所以,一见南怀瑾这个从成都来的“下江人”、有为青年,真是又意外又高兴。弄清楚了事情的来龙去脉后,马上安排家人去院子里抓鸡、去河里捞鱼、去园子里摘菜,做了一桌子低碳环保纯绿色的正宗川菜招待来客。
南怀瑾吃了饭喝了酒,便开口借钱:“我是无事不登三宝殿,回成都没有盘缠。”
李宗吾问:“缺多少?”
“十块。”南怀瑾说。
李宗吾听了,站起来转身进屋,一会儿拿了一个包袱出来,递给南怀瑾。
南怀瑾掂量了一下包裹,感觉里面不止十块,就问:“是多少啊?”
“二十块。”李宗吾说。
南怀瑾赶忙说:“多了。”
“你拿去吧。”
“我不晓得啥时候能还。”
“用了再说。”
南怀瑾不再推辞,把钱收下。果然,他后来一直没有机会还李宗吾这二十块大洋。
南怀瑾后来撰文说起这件事情的时候,总结说:“从我借钱这件小事来看,厚黑教主的为人道德一点儿也不黑,甚至是很诚恳、很厚道的。”
假设我们自己是行走江湖的好汉,到了卖马、当锏的落魄境地,猛然想起此地有一个见过两面、不生不熟的故交,惴惴不安地上前叩门,饥寒交迫、面有菜色地站在人家面前,心里还生怕人家关门放狗,人家却迎上前来就是一个拥抱,然后牵手领进大堂,端上鸡鸭鱼肉招待,青梅煮酒,历数天下英雄,慷慨说起江湖上的血雨腥风,是何等畅快的事情?更何况走的时候还扔来一个装有银钱的包裹,呼着:“兄弟尽管拿去便是,还字休提。”
这样一来,自然会心生豪情,忍不住又想起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孔庆东曾经在多个城市、多种场合开展过的关于“侠义”的讲座,像《孔庆东看金庸小说中的侠义》、《侠义与人文》、《儒家文化与侠义精神》等等,无一不在告诉我们:“侠”不只是武艺超群、劫富济贫的人,更是思想品质无与伦比的优秀的人,在他心中装的是整个社会、整个国家,具有真正意义上的奉献精神。真正的侠,从小事做起;真正的侠,隐姓埋名;真正的侠,忍辱负重;真正的侠,无私奉献;真正的侠,舍己为人;真正的侠,胸怀天下。
从这个意义上看,李宗吾是完全当得起这个“侠”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