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太祖起於草澤,而能鏟除胡元,戡定群雄,其才不可謂不雄。他雖然起於草澤,亦頗能了解政治,所定的學校、科舉、賦役之法,皆為清代所沿襲,行之凡600年。衛所之製,後來雖不能無弊,然推原其立法之始,亦確是一種很完整的製度,能不煩民力而造成多而且強的軍隊。
所以明朝開國的規模,並不能算不弘遠。隻可惜他私心太重。廢宰相,使朝無重臣,至後世,權遂入於閹宦之手。重任公侯伯的子孫,開軍政腐敗之端。他用刑本來嚴酷,又立錦衣衛,使司偵緝事務,至後世,東廠、西廠、內廠遂紛紛而起(東廠為成祖所設,西廠設於憲宗時,內廠設於武宗時,皆以內監領其事)。這都不能不歸咎於詒謀之不臧。其封建諸子於各地,則直接引起了靖難之變。
明初的邊防,規模亦是頗為弘遠的。俯瞰蒙古的開平衛,即設於元之上都。其後大寧路來降,又就其地設泰寧、朵顏、福餘三衛。泰寧在今熱河東部,朵顏在吉林之北,福餘則在農安附近。所以明初對東北,威遠瞻。其極盛時的奴兒幹都司設於黑龍江口,現在的庫頁島,亦受管轄(《明會典》卷一〇九:永樂七年,設奴兒幹都司於黑龍江口。清曹廷傑《西伯利亞東偏紀要》說廟爾以上250餘裏,混同江東岸特林地方,有兩座碑:一刻《敕建永寧寺記》,一刻《宣德六年重建永寧寺記》,均係太監亦失哈述征服奴兒幹和海中苦夷之事。苦夷即庫頁。宣德為宣宗年號,宣德六年為公元1431年。)
但太祖建都南京,對於北邊的控製,是不甚便利的。成祖既篡建文帝,即移都北京。對於北方的控製,本可更形便利。確實,他亦曾屢次出征,打破韃靼和瓦刺。但當他初起兵時,怕節製三衛的寧王權要襲其後,把他誘執,而將大寧都司,自今平泉縣境遷徙到保定。於是三衛之地,入於兀良哈,開平衛勢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