鬱達夫,原名文,字達夫。1896年生於浙江富陽,三歲喪父,家庭生活陷於困頓,靠母親傭工買貨的收入維持生計。
1902年入私塾,1907年入富陽縣立高等小學堂讀書,九歲即能作古詩。
1909年春初考入嘉興府中學,暑假後轉入杭州府中學,與徐誌摩同學。1910年春又轉入美國長老會在杭州辦的育英書院,兩月後因參加學生反抗校長壓迫的風潮而被開除,旋即進入美國浸禮會在杭州辦的一個中學。1911年至1913年因時局動**,在家自修。
1913年隨長兄鬱華至日本留學,於1914年夏季考入東京第一高等學校,開始官費留學生活,1918年夏季考入東京帝國大學經濟學部,1922年獲東京帝國大學經濟學學士學位,精通英文、德文和日文。
鬱達夫在中學時代開始文學創作,1921年6月,鬱達夫和郭沫若、成仿吾等人組織成立創造社,負責創造社刊物的編輯工作。同年10月,出版我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部白話短篇小說集《沉淪》,由此奠定了鬱達夫在新文學運動中的重要地位。
1926年3月間,於編輯《創造月刊》創刊號後,即奔赴廣州任中山大學文科教授,同年十一月離職。1927年編輯《洪水》半月刊、革命政論性的小型刊物《民眾》。同年《鬱達夫全集》開始出版。
1930年2月,同魯迅等人發起並組織中國自由運動大同盟,同年3月加入中國左翼作家聯盟,後又退出。1933年年初加入宋慶齡、蔡元培所主持的民權保障同盟,同年夏天,移家杭州。
1936年2月,赴福建任福建省參議,抗戰爆發後離開。1938年春末,應郭沫若之邀,赴武漢參加軍事委員會政治部第三廳的抗日宣傳工作,同年末赴新加坡任《新洲日報》的副刊編輯,並任《華僑周報》的主編。
1941年12月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新加坡華僑組織文化界戰時工作團並創辦戰時工作幹部訓練班,任工作團主席和訓練班主任。1942年春,日軍逼近新加坡,同胡愈之等撤退並輾轉到達蘇門答臘島。1945年日本投降後,據傳被日本憲兵隊秘密殺害於武吉丁宜附近的荒野中。1952年鬱達夫被追認為革命烈士。「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