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鎮金融學

日暮南海

字體:16+-

英國資本主義的過程實際上就是金融業與工業惡劣關係的曆史。

盛極必衰,世界性強國的規律也一樣,除了新人超強的“毀滅性創新能力”,前任霸主的自我陶醉也要對自己的命運負責,大英帝國的命運就是如此。

英國經濟走下坡路伴隨著金融模式的衰落而開始。與其他工業國家不同,英國金融部門的規模相當大,而且在整個經濟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威爾·赫頓認為,英國金融業缺乏對國內工業的長期資本投資是經濟衰落的主要原因。他說:“英國資本主義的過程實際上就是金融業與工業惡劣關係的曆史。”

我們說過,“資本”的特征是追求收益,資本會衡量風險,但是,如果收益足夠大風險便可以對衝。對資本來說,不僅僅實體企業能帶來收益,金融自己也能帶來收益,而且這門生意更快、更高、更強。由於資本逐利的本性,對短期回報的看重遠遠優於長期回報,忽略工業部門的長期投資也就不足為怪了。

與嚴謹的工業工藝相比,金融更具備浪漫主義氣質,而浪漫有時又是不可靠的。當時的英國就是這樣,工業革命到達鼎盛之前,1720年英國曾發生了一場金融危機——南海泡沫危機,差點把剛剛興起的工業革命扼殺於無形,就連偉大的牛頓都慨歎“我能計算天體的運行軌跡,卻不能理解人類的瘋狂”。

金融革命從支持實體經濟轉向自我循環,這是工業革命乃至英國的命運轉折點,金融學先賢們已經對此有了很多論述。

——英厄姆在他頗具影響的《資本主義分裂了嗎:英國社會發展中的城市與工業》一書中認為,倫敦金融城實行金融壟斷後,注重短期回報、輕視新的資本投資,導致了製造業的衰落。對於英國金融機構來說,短期投資回報快的項目更值得青睞,到了工業革命後期,他們無法在國內尋找到足夠多的資金出路時,開始將視野投向國際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