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影中的日本

十七、中日關係與日本南進北進政策

字體:16+-

什麽叫國際關係?什麽叫外交?我們要看清楚,他的基本,畢竟是在一個民族的發展,而國家僅是達到目的的手段。到得目的達到,手段的本身,便隨著變革,過去民族主義會變成國家主義,國家主義會變成帝國主義,就是這個緣故。所以主張民族主義而不同時主張民權主義、民生主義,以民族平等為基礎,以民權為骨幹,以世界大同為目標,則其結果必定會重蹈過去一切帝國主義的覆轍。三民主義所以是解決現代人類生存問題的最完美的原則,價值即在於此。我們看日本過去的曆史,在他的民族統一運動當中,同時就發生帝國主義的傾向。豐臣秀吉征韓之役,明治初年的征韓論、明治二十七八年的中日戰爭,明治三十七八年的日俄戰爭,歐戰中的青島出兵,西伯利亞出兵,這許許多多曆史的事跡,都是在一條很明了的道路上行進,他是由民族主義一變而為國家主義,再變而為帝國主義。並且我們看得很清楚,他的民族主義開始的時期,已經包含著帝國主義的胎種。我們試讀山鹿素行所著的《神皇正統論》,中朝事實,德川光國所編的《大日本史》,賴山陽所著的《日本政記》,我們已經很感覺到日本民族的目的,不僅在統一民族而在征服四圍的民族建設大帝國了。他們心目中的“神”,就是世界全體的意識,而“神皇”的思想,就是統治世界的意識,和羅馬的“該薩”,俄國的“查阿”,波斯的“沙、因、沙”,蒙古的“汗”,上耳其的“加利夫”的觀念,是一些沒有兩樣的。“繼絕世,舉廢國,厚往薄來”,這一種世界政治道德的觀念,的確是中國這一個最古的“世界國”的特色,而不是那些“強而小的民族帝國主義”所能夢見的。

但是我們始終要看見,民族生存的對象是世界。民族主義發生的時候,同時就是世界觀念明確的時候。在從前沒有中山先生這樣崇高而偉大的三民主義發生的緣故,一則是別的民族,沒有中國這樣久遠而偉大的曆史,二則全世界一切國家的關係、民眾生活的組織,沒有今天這樣密切而發達。所以在美洲獨立的時代,有這樣的觀念而沒有這樣製度的主張,在歐洲諸國有反帝國主義的運動,有三民主義的實際趨向,而沒有這樣明了的意識。我們越是研究各國的曆史觀察,國際的交涉,民族的興亡,越是確信總理的三民主義,不單是後來居上的政治理論,並且越是確信複興中國國家道德的思想,是改革世界政治生活的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