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學研究十八篇

佛典之翻譯02

字體:16+-

附記:諸經錄於譯書年歲,或記或不記。上表係參合《三藏法師傳》、《內典錄》、《開元錄》三書校定。

吾所以不避煩冗,具列書目及年歲者,凡以見奘公用力之勤,老而彌篤。計以十九年譯千三百餘卷,平均每年譯七十卷。而最後四年間(顯慶五年至龍朔三年),平均乃至每年譯百七十卷。時師年則既六十矣(師壽六十五歲),非特熱誠可敬,抑其精力亦可驚也(據上表,曆年中唯永徽六年所譯最少,殊不類。查《三藏傳》中載有師永徽五年寄印度智光一書內雲“《俱舍》、《順正理》現譯未周。”知此二書必為六年功課。而《開元錄》以《俱舍》為二年譯成,《順正理》為四年至五年譯成,恐有誤。姑仍之)。《傳》稱:“(師自永徽改元後)專務翻譯,無棄寸陰。每日自立程課,若晝日有事不充,必兼夜以續,遇乙之後,方乃停筆。攝經已,複禮佛行道。至三更暫眠,五更複起,讀誦梵本,朱點次第,擬明旦所翻。每日齋訖,黃昏二時,講新經論,及諸州聽學僧等,恒來決疑請義。……日夕已去,寺內弟子百餘人,鹹請教誡,盈廊溢廡,皆酬答處分,無遺漏者。……”嗚呼!真千古學者之模範也已。奘師最大事業,在譯《大般若》、《瑜伽師地》、《大毗婆沙》及《六足》、《發智》、《俱舍》。即此諸編,已逾千卷。而《成唯識論》雖名為譯,實乃自著。法相一宗,雖淵源印土,然大成之者實自奘師。其提倡因明,傳譯之佘,講析不倦。中國人知用“邏輯”以治學,實自茲始。《續高僧傳》雲:“(奘奉敕)翻《老子》五千文為梵言,以遺西域。”又雲:“又以《起信》一論,文出馬鳴,彼土諸僧,思承其本,奘乃譯唐為梵,通布五天。”是則奘師譯業,匪唯東被,乃兼西護。我國名著,流布異域,此其濫觴。而馬鳴《起信》在彼失傳,資我反哺,抑又我學界之一大榮譽矣。奘齎歸經律論六百五十七部,譯者七十三,僅逾十之一耳。倘假以年,其所以嘉惠我學界者更不知何若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