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衡給中學生的作文課(全3冊)

第十講 虛實結合,文章才美 三層美的綜合運用

字體:16+-

我們可以想象有一座塔。塔的第一層是基礎,是實的,描述的美。塔的第二層是虛的,抒情的美。第三層也就是塔的塔尖,即哲理的美,是在前兩層的基礎上導出來的,啟發讀者用頭腦思考問題。

我們講第十講,三層美的綜合運用。

前幾課分別講了三個層次的美,今天我們來講它們之間的關係。主要是虛實之間的關係。

我們可以想象有一座塔。塔的第一層是基礎,是實的,描述的美,能夠實實在在地作用於人的眼睛,又感染到耳鼻舌聲。我們在文章中能看到景物、人事等有形的東西,常說的“如在眼前”。

塔的第二層是虛的,抒情的美,是指人的心情和情緒的表達,是在第一層的基礎上產生的。即我們常說的借事、借景來抒情,讓讀者用心來體驗。情是虛的,是不能用眼睛看到的,隻能用心體驗。

第三層也就是塔的塔尖,即哲理的美,是在前兩層的基礎上導出來的,啟發讀者用頭腦思考問題,就是我們常說的加敘加議,來說出一個道理。如果我們是寫應用文,比如一個簡單的報告,發一個通知,打一張借條,等等,就不必要講究美了,說到哪兒算哪兒。但如果是寫文章,那就要必須變出一個美來才肯罷休。我把它歸納為這麽幾句口訣:

實則虛說,虛則實說,變化有方,虛實結合。

大家注意核心是虛實兩個字怎麽變換。

我們先來講實則虛說。你寫完人和事這些實際的東西後,要上升到情或者理這個虛的東西。我們在做寫景和敘事的文章的時候,如果最後能夠發出一種感慨,情緒上和感情上的感慨,或者一個理性的結論,這樣的文章就由實到虛,有實有虛,就比較好看了。

舉一個例子,《把欄杆拍遍》本來是一篇人物散文,寫宋代大詞人辛棄疾。但是在敘述了主人不平的遭遇後,接著有一大段的感情抒發,這就是由實轉虛,由事到情的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