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象中的二十四節氣:秋

第五部分 古時飲品助消暑

字體:16+-

民諺有雲:“處暑酸梅湯,火氣全退光。”到了處暑節氣,北方暑熱開始消退,秋天涼爽之感越來越明顯;可是在南方,秋老虎還在顯威風,裹挾著暑氣餘熱穿街走巷,此時若能來一碗冰鎮酸梅湯,實在是沁人心脾,猶如清涼的細雨落在心頭。

酸梅湯

民諺有雲:“處暑酸梅湯,火氣全退光。”到了處暑節氣,北方暑熱開始消退,秋天涼爽之感越來越明顯;可是在南方,秋老虎還在顯威風,裹挾著暑氣餘熱穿街走巷,此時若能來一碗冰鎮酸梅湯,實在是沁人心脾,猶如清涼的細雨落在心頭。

我們現在喝的酸梅湯,看起來十分普通,其實有著皇家身世。據說,它的配方來自清朝宮廷,是禦茶坊為皇帝研製的消暑飲品,還有個響當當的雅名“清宮異寶禦製烏梅湯”。

民間有傳聞,一位參與《四庫全書》編纂的翰林,經常在琉璃廠附近的茶館裏和文人雅士高談闊論,談到興起時,多希望能抿一口宮裏透心沁齒的酸梅湯。於是,他幹脆將配方傳給了茶館。

後來,京城裏賣酸梅湯的小攤和店鋪隨處可見。“底須曲水引流觴,暑到燕山自解涼。銅碗聲聲街裏喚,一甌冰水和梅湯。”賣酸梅湯的攤位上通常插有一根月牙戟,表示湯是夜間熬得。酸梅湯盛在青花大瓷罐裏,大瓷罐放在有冰塊的木盆裏。攤主手持一對兒黃銅小碗,手腕有節奏地抖動,兩隻小碗發出清脆的咣咣聲。這聲音仿佛有魔力一般,吸引著大家紛紛駐足,一碗酸梅湯下肚,立刻神清氣爽。

處暑鴨

“處暑送鴨,無病各家。”處暑時節,天氣幹燥,此時正值鴨子肥美,而鴨肉性涼,因此民間有“處暑食鴨”的傳統。北方地區多吃處暑百合鴨,南方地區則多吃鹽水鴨、老鴨湯。

麵對如此誘人的食材,深諳飲食之道的中國人自然發明出很多種吃法;同時,民間流傳的關於吃鴨的故事也不少。相傳,明太祖朱元璋酷愛吃鴨子。明朝初期建都南京,這裏山巒環繞,更有湖泊佳境,盛產湖鴨。這太對朱元璋的胃口了,他要求禦廚每天都要做鴨子給他吃。禦廚們便開始鑽研起鴨子的做法,煎炒烹炸燜燉燒,傳統烹飪方法不夠用了,就研究出用果木炭火烤製鴨子的方法。後來明成祖朱棣遷都北京,已練就一身做鴨菜本領的禦廚連同烤鴨子的技術,一同被帶進了北京皇宮,“北京烤鴨”逐漸成為名譽天下的菜式。當然,北京烤鴨的來曆眾說紛紜,就像其他美食相關的傳說一樣,沒有曆史定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