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象中的二十四節氣(全集4冊)

第五部分 飽經風霜後的禮物

字體:16+-

在秋天最後一個節氣裏,水汽終於凝結為白色的霜晶,霜晶落在草木、作物、地麵上,稱為“打霜”。秋霜甜了蘿卜,也蜜了柿子,“飽經風霜”後生發出的甘甜,是大自然饋贈的禮物。

蘿卜

在秋天最後一個節氣裏,水汽終於凝結為白色的霜晶,霜晶落在草木、作物、地麵上,稱為“打霜”。“霜降拔蘿卜,立冬起白菜。”漢代農學著作《 勝之書》中記載:“芸苔足霜乃收,不足霜即澀。”這裏的“芸苔”指的是蘿卜,意思是蘿卜最好經過打霜後再收割,沒經過打霜的蘿卜吃起來會有苦澀的味道。

對於非耐寒性植物而言,霜和低溫是一對雙生的“殺手”,使這些植物在蕭蕭秋風中黯然凋落。但對於蘿卜這類含有澱粉的蔬菜來說,霜和低溫是它們體內禦寒機製的“啟動器”。以打霜為信號,蔬菜中的澱粉在澱粉酶的作用下水解變成麥芽糖,麥芽糖再經過麥芽糖酶的作用變成葡萄糖。葡萄糖溶解在水中後,蔬菜的細胞就不容易被凍壞。由於葡萄糖是甜的,此時的蘿卜吃起來又清脆又甜潤,這是“飽經風霜”後生發出的甘甜,是大自然饋贈的禮物。

蘿卜屬十字花科植物,是世界上一種古老的栽培作物,在古代被稱為“萊菔”“蘆菔”。“蘿卜青菜,各有所愛”“白菜蘿卜保平安”“十月蘿卜小人參”“蘿卜上市,郎中沒事”……從這些五花八門的諺語和俗語中就能看出,蘿卜不愧號稱中國人餐桌上的“當家蔬菜”,而其中很大原因在於它的藥用價值。

有關蘿卜的曆史故事也十分有趣,宋代朱弁的《曲洧舊聞》中就有這樣的記載。有一次,蘇東坡對他的好友劉 說:“我和弟弟為製科考試做準備時,每天以‘三白’為食,那味道簡直太鮮美了,世間的山珍海味也不過如此。”劉 很好奇,問什麽是“三白”?蘇東坡答道:“一撮鹽,一碟生蘿卜,一碗飯,乃三白也。”劉 聽後哈哈大笑。蘿卜可為清貧者填飽肚子,還善於“變身”後登上大雅之堂。相傳,洛陽東關菜地裏曾長出一棵特大號的蘿卜,有人將它進獻給當時的皇帝武則天。武則天命禦廚做成菜肴,禦廚想到蘿卜與燕窩顏色相近,便將它切絲,佐以其他珍貴食材,做成湯羹,鮮美度與燕窩比毫不遜色,武則天賜名“假燕窩”。傳說不知真假,但洛陽水席中有一道菜就叫“真命天子假燕窩”,用蘿卜、粉條等素菜做出葷菜的外形與口感,足能以假亂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