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變別人真的是好事嗎

第二章 深諳冷靜

字體:16+-

我們所看到的世界並非它本身的樣子,我們所看見的世界是我們自己的樣子。

——《塔木德》

近幾年來,我給一些企業舉辦了研討會和培訓班,做了一些報告。我的受眾主要是高管、雇員還有年輕的專業技術人員。我們人力資源培訓學院(HR performance Institute)十分榮幸能夠擁有一個非常穩定且優質的業務訂單需求。但是自從我開始著手研究“世代多樣性”這一主題以來,我收到了前所未有之多的谘詢與訂單。不少企業會突然崩潰,究其原因可能是對不同的世代缺乏一定的認識,而且這種事情的突然發生並不罕見。“在我花了一年半的時間教會他一切後,又一名培訓生向我們提出了辭呈”,預備性談話中已經就提到了這一點。或者:“我們認為,WhatsApp, Instagram和Facebook不應該出現於公務手機上。最近一位部門領導就因此告誡了一位年輕的女職員。自此之後,這個部門就分裂成了兩大陣營。我們應該做些什麽呢?年輕人必須認識到這一點!”我的腦海裏自然而然地就浮現出了我的女鄰居,她也時常向我抱怨她的痛處。她對此有著同樣的看法,認為她的那個“年輕人”(她已成年的兒子)“必須意識”到一些東西:他應該存更多的錢去養老,而不是把錢揮霍在環遊世界和昂貴的攝影設備上麵!

為了緩解企業裏這種不請自來的劍拔弩張的氛圍,我有時會問怒氣衝衝的高管是否去過動物園。“那當然了!”,他們看起來有點兒被激怒的樣子。您在那兒有很喜歡的動物嗎?這個問題的答案顯而易見,因為和孩子們一樣,大人們也會有自己特別喜愛的動物。很多人喜歡猴子,因為它們很會攀爬。企鵝也很受歡迎,因為它們在水中非常優雅並且快如閃電。但我可從來沒有遇到過誰去吐槽猴子不會遊泳,或者吐槽企鵝不會上樹。那為何我們卻在人類社會區別對待,並且批評他人的行事方式呢?這些行事方式對於他或者她來說是“與生俱來”的,因為這是其自身性格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