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问渠经典教育文学系列(全二册)

Y

字体:16+-

研究 钻研

辨析:

“研究”和“钻研”,都是动词,都指探求事物的道理。

相对而言,“研究”可指思维活动,也有考察、调查、实验、商量等义;“钻研”主要指思想活动。“研究”可由个人进行,也可由集体进行;“钻研”一般由个人进行。“研究”强调周密地考虑,运用范围较广,对象可以是各种事物,还可以是人或动植物;“钻研”强调作深入推求,对象一般是业务知识、科学、技术、理论、学问等,使用范围较窄。

弦外之音 言外之意

辨析:

“弦”,指的是弦乐器中发音的丝线。“弦外之音”原指音乐的余音,引申为言外之意,即在话里间接透露,而不明说出来。

在与其他词语搭配时,有“话”字者不宜用言外之意,避免“话”与“言”重叠。如:“经理话中的弦外之音”也可以写成“经理的言外之意”,不可以写成“经理话中的言外之意”。

严谨 严紧

辨析:

“严谨”指严密而谨慎,用于形容办事、治学、写作等方面的态度,如办事严谨;又常用指文章的写作严密细致或严守规矩,如格律严谨。

“严紧”可用于人,指严格、严厉或严密,如对小孩子要管得严紧些。

眼睑 眼帘

辨析:

“眼睑”俗称眼皮,是由皮肤、肌肉及一层结缔组织组成,可上下闭合以保护眼睛。

“眼帘”可指眼皮也可指眼内,通常用于文学作品。

注意:“眼睑”不作“眼脸”,“映入眼帘”不作“映入眼睑”。

演变 演化

辨析:

“演变”和“演化”,都是动词,都指历时长久地发展变化。

二者的区别是:“演变”可以指自然界,也可以指人类社会现象;“演化”则多指自然界的变化。

央求 恳求 哀求 强求

辨析:

“央求”“恳求”“哀求”“强求”,都有请求、要求的意思。

“央求”,指央告恳求,既强调态度诚恳,又强调持续的要求。

“恳求”,指诚恳地要求,强调态度诚恳,多用于下对上,卑对尊。

“哀求”,指苦苦地请求,强调请求时的表情、神态的可怜。

“强求”,指强硬地要求,强调态度严厉。常用于否定形式。

扬弃 抛弃

辨析:

虽然从意思上“扬弃”有时也可指“抛弃”,但二者还是有差别的。

“抛弃”强调主观上鄙视不取、丢掉,“扬弃”要突出的是吸收有用部分。因此,对于事物应当全然舍弃的,应当用“抛弃”;而要有所辨析、加以吸收后的舍弃,应当用“扬弃”。

扬言 佯言

辨析:

“扬言”,指故意说出要采取某种行动的话,威胁对方。含贬义。

“佯言”,指说假话,迷惑别人。

要求 请求

辨析:

“要求”和“请求”,都有提出某种愿望,希望得到满足的意思。都可用做动词。

“要求”,一般地提出愿望或条件,语意较轻。多用于上对下,也可用于自己。还可以用做名词,指所提出的具体愿望或条件。

“请求”,带有敬重的感情色彩,语意较重。多用于下对上,很少用于自己。也可以用做名词,指所提出的要求。

咬文嚼字 字斟句酌

辨析:

“咬文嚼字”形容过分地斟酌字句、死抠字眼,多用来讽刺人迂腐固执、不知变通。后也指故意卖弄自己的学识。也指十分认真地斟酌字名。“字斟句酌”指对文章中的每字、每句都仔细地斟酌、推敲,形容说话或为文的态度慎重。

同样是斟酌字句,“咬文嚼字”强调过分,“字斟句酌”强调仔细。前者含贬义,用以嘲讽;后者含褒义,用来称赞。

一笔勾销 一笔抹煞

辨析:

“一笔勾销”表示全部取消,因此搭配与取消义同的词语。

“一笔抹煞”又作“一笔抹杀”,表示全盘否定,因此搭配具有否定义的词语。

一概 一律

辨析:

“一概”和“一律”,都可作副词,意思相近。

“一概”着重于概括,多用于动词前,偶尔用于形容词前。“一律”侧重指全体,可用于动词前,也可用于形容词前;可概括事物,也可概括人,多修饰表示肯定意义的词语。

一贯 一向 一直

辨析:

“一贯”“一向”“一直”,在用法上有一定的差别。

相对而言,“一直”是副词,只作状语,除指过去以外,还可指将来;“一贯”和“一向”只能用来指过去。“一直”还表示方向不改变;“一贯”和“一向”没有这种用法。“一贯”是形容词,可作状语、谓语、定语,常用于思想、作风、政策等,多用于肯定句;“一向”是副词兼名词,语气最轻,只作状语,肯定句和否定句都常用。

一齐 一起

辨析:

“一齐”是指不同的主体同时做一件事,强调行为时间上的同时发生或进行。“一齐”只能作为副词用在动词之前。

“一起”强调事情发生在同一地点或者几个主体合到一处做同一件事。“一起”除了用做副词外,还作名词,指同一个处所。

“一起”用在动词之前时,并不严格强调具体动作在时间上的同一性,所以不能换成“一齐”。

一文不值 一文不名

辨析:

“一文不值”指连一文钱的价值都没有,多指毫无价值,也可指地位低下或受人鄙视。“一文不值”可以用于人或物,因为二者都可能有价值判断的问题。

“一文不名”指一文钱也没有,形容极为贫困。“名”的意思是占有,“一文不名”用于人,只有具体的人才可能有贫富问题。

**一落千丈

辨析:

“**”指江河奔流直下,比喻文笔气势奔放畅达。

“一落千丈”指一下子就落到千丈以下,比喻景况、地位等一下子降得很厉害。

移动 挪动

辨析:

“移动”和“挪动”,都表示动。

“移动”表示改换原来的位置,常常指物的转移、变动。

“挪动”表示移动位置,是指搬动或走动,常常指人的动作。

遗闻 逸闻

辨析:

“遗闻”是指遗留下来的传闻。

“逸闻”是指世人不大知道的传闻,多指不见于正式记载的。

疑问 疑义

辨析:

“疑问”指怀疑的或不理解的问题,是名词。

“疑义”指可疑之点或值得怀疑的问题,其中的“义”不能写成“意”。

以免 省得

辨析:

“以免”表示避免发生某种不希望发生的情况,多用于后一小句的开头,主语往往不必说出来,且“以免”之后不能仅用基本形式的动词、形容词。有人喜欢将“以免”换成“省得”,因为“省得”的意思也是避免发生某种不希望发生的事。

“以免”和“省得”的区别是:“以免”比较书面化,后面的事实结果比较严重,是当事人非常不愿意看到发生的事;“省得”比较口语化,后面的事实结果相对不那么严肃或严重,虽然也是当事人不乐意看到的,但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后果。

以至 以致

辨析:

“以至”表示由上文所说的情况引出下文的结果,这种结果可以是积极的、如意的,也可以是消极的、不如意的。它强调的是事物所达到的程度和状态,因果关系并不突出。

“以致”有着较强的因果关系,强调的是后面分句引出的内容,多指消极的、不如意的结果。

意思 意义

辨析:

“意思”和“意义”都可以表示语言文字或其他信号所表示的思想内容。

“意思”可以表达基本思想,也可以表示某种意见和愿望、心意;还可以表示事物的趋势和初始的苗头;当组合成“有意思”时,又可以表示情趣和趣味。“意义”表达较为深刻的思想,也可表示价值和作用。

虽然“意义”所表示的含义比“意思”更深刻,但在使用范围方面,“意思”则要广得多。

意味 意谓

辨析:

“意味”指情趣、趣味、情调,也有含蓄的意思。

“意谓”即意思是。

屹立 耸立 挺立 矗立

辨析:

“屹立”“耸立”“挺立”“矗立”,都有高高地立起的意思。

“屹立”指像高山一样岿然不动的直立状态,常比喻坚定挺拔,不可动摇。它既可用于物,也可用于人,带有褒义色彩。

“耸立”,表示高耸、耸峙,指拔地而起,高高直立的状态。

“挺立”,指笔直、立而不动的样子。既可用于物,又可用于人。

“矗立”,指高耸地立着。一般用于物,不用于人。

义务 责任

辨析:

“义务”和“责任”,都是名词,都指应该做的事。

“义务”指法律上、道德上应尽的职责,或指做工作、劳动而不计报酬的。“责任”指分内应做的事,适用范围比“义务”广。

义正词严 振振有词

辨析:

“义正词严”指理由充足,措辞严肃。

“振振有词”多带有贬义,用于形容理由似乎很充分,自以为是,强词夺理,说个不休。

异想天开 想入非非

辨析:

“异想天开”比喻想法奇特,不合情理。

“想入非非”比喻不切实际的胡思乱想。

两个词都有想法异乎寻常的含义,但“异想天开”强调奇特、与众不同,“想入非非”则强调虚幻、不切实际,二者不能混淆。

肄业 毕业

辨析:

“肄业”和“毕业”都是动词。前者侧重于“肄”,即学习,指学习没有毕业或尚未毕业(而离开学校)。“毕业”,侧重于“毕”,即完结,指在校学习期满,完成并结束学业(而离开学校)。

“毕业”运用的对象、范围比“肄业”广得多,“肄业”现在很少使用。

逸事 佚事 轶事

辨析:

“逸”“佚”“轶”这三字音相同,意思也有相同或相通之处。

“逸”指逃跑,引申指散失、亡失;又转指安乐、闲适,引申为放纵、**靡。“佚”指逃亡,引申指失落、散失;又转指安乐、闲适,引申为放纵。“轶”指散失、超越一般及安闲。

“逸事”“佚事”“轶事”都有散失而不大为人知的意思,但侧重各有不同。

银幕 荧幕

辨析:

“银幕”指供放映电影或幻灯片的白色屏幕。一般用涂有硫酸钡或金属粉末的布料或塑料制成。

化学物质吸收电磁波所产生的光叫荧光。荧光屏指电视机上聚集荧光,显现图像,简称“荧幕”。

“银幕”常用做电影的代称,而“荧幕”常用来代称电视。

隐蔽 隐避

辨析:

“蔽”是遮盖、挡住的意思。“隐蔽”指借旁的事物来遮掩,也指被别的事物遮住而不易被发现。

“避”是躲开或回避的意思。“隐避”指隐藏躲避,意思相对单一。

隐晦 隐讳

辨析:

“隐晦”和“隐讳”,词性不同,用法也有很大差异。

“隐晦”,形容词,指含意不明显,多指事物本身所具有的。“隐讳”,动词,指有所顾忌而故意隐瞒。它指的不是事物本身,而是人的行为活动。

迎合 逢迎

辨析:

“迎合”和“逢迎”,都指说话做事故意适合别人的心意。但“迎合”是中性词,“逢迎”含贬义。两者的感情色彩有着明显的不同。

营利 盈利

辨析:

“营利”指谋取利润,“营”在这里是谋求的意思。“盈利”指获得利润或企业单位的利润,“盈”是多余或多出来的意思。

“营利”属动词,是一种在主观上有获取利润动机的行为,不论这种行为是否获得了实际利润,都可称为“营利”。“盈利”则有动词和名词两种用法,作动词时指获得利润的行为,作名词时指已经得到的利润。也就是说,“盈利”是一种赚钱的行为,如果不赚钱就不能叫“盈利”。“盈利”亦可作“赢利”。

荧光 萤光

辨析:

“荧”“萤”二字同源。“荧”是光微弱的样子,“萤”也比喻微弱的光。由于意思相通,所以旧时“荧光”也作“萤光”。

现代科技把冷光的一种称为荧光,即某些物质受光线、电子或高能粒子照射或撞击时发出的光。荧光物质与萤火虫无关,不能写作“萤光”。所以,现代汉语中的“萤光”也就只能表示萤火虫等昆虫所发出的光了。

应验 灵验

辨析:

“应验”和“灵验”,都有先前的预料后来成为现实的意思。

“应验”,动词。强调事情的发展、结果和原来的预料完全相符,含有验证、证实的意思。常用来说明预言、预感之类。

“灵验”,形容词。强调的是奇妙的效果,多用来描述药物、办法等。“灵验”有时也用来陈述预言,但意在形容其灵而准,所以不能换成“应验”。

征文 应征文

辨析:

“征文”又称“征稿”,指报章杂志为某一主题而公开征集诗文稿件,这里的“征”指征集,“文”指文稿。人们响应征文而写的作品叫“应征文”或“应征文章”,不作“征文”。

优良 优秀 优异

辨析:

“优良”“优秀”“优异”,都表示很好,但在程度上有轻重之别。

“优良”,指质量、品种、作风、成绩等十分好。可以指人,也可以指物。

“优秀”,指品行、学问、成绩等非常好。其语意比优良重。

“优异”,表示学习成绩、工作表现等特别好。在三个词中,“优异”语意最重。

优美 幽美

辨析:

“优美”,侧重于“优”。强调的是优秀美好,既可指人,也可指事物,一般多用于描写风景,也能用来描绘姿态、声音、艺术、建筑等。“幽美”,侧重于“幽”。强调的是环境、景物幽雅而美丽,一般多用来描绘大自然美好的风光、山川景物等。

“优美”口头和书面语皆可用,而“幽美”多用于书面语。二者在描写风光景物时,可以通用。

优雅 幽雅

辨析:

“优雅”指优美雅致或优美高雅,可以指旋律、姿态、环境、气质等。

“幽雅”指幽静而雅致,除了雅致以外,特别强调幽静。“幽雅”主要是指环境和氛围,通常是静态的。

幽闲 悠闲

辨析:

“幽闲”和“悠闲”,都是形容词,都指清闲、安适。

相对而言,“幽闲”的意蕴要更丰富一些,还可形容女子安详文雅(此时也写作“幽娴”);“悠闲”无此用法。

有目共睹 有口皆碑

辨析:

成语“有目共睹”是中性词,指人人都看见,形容极其明显。

“有口皆碑”是说所有人的嘴都是活的记功碑,比喻人人称赞。相对于“有目共睹”,“有口皆碑”是个褒义词,常用于到处为人称颂的人及业绩、成就等,不能用于坏人坏事。

有牵连 受牵连

辨析:

“牵连”的义项之一,是指因某个人或某件事产生的影响而使别的人或事物不利。“有牵连”用的是“牵连”的另一义项,即联系在一起。“受”是遭受的意思,“受牵连”是指因别的人或彼事物的影响而使自身或此事物陷入不利的境地。

友情 友谊

辨析:

“友情”和“友谊”,都是名词,都指交往中产生的情谊。

“友情”带亲切色彩,多用于个人之间。“友谊”带庄重色彩,不仅用于个人之间,还用于单位、政党、民族、国家之间,并常和伟大、永恒、战斗、万古长存等词搭配。

愚蠢 愚昧

辨析:

“愚蠢”和“愚昧”,都是形容词,意思相近。

“愚蠢”着重指蠢笨,即头脑迟钝、不灵活,跟“聪明”相对,多用于个人。“愚昧”着重指没有教养、没有文化,精神和物质落后,跟“文明”“科学”相对。“愚昧”除了用于个人外,还用于形容某种现象或民族、部落、社会等。

语意 语义

辨析:

“意”和“义”各有多种含义和用法,与语言表达有关,都可以表示意思、意义。简而言之,“意”表示意思,所指范围较广;“义”表示内容,所指范围相对较小。

“语意”指话语包含的意思。“语义”是现代语言学术语,通常指词义,也可以指句义、词组义、字义、语素义等。平常用“语意”指篇章包含的意思,用“语义”指字、词或者句子包含的意思。

预备 准备

辨析:

“预备”和“准备”,都是动词,意思相近。

“预备”着重于预先筹备,提前安排好,可作谓语、定语。“准备”着重于按需要事前创造好条件,可作谓语,常与充分、细心、认真等搭配。

预订 预定

辨析:

“预订”和“预定”都是动词,虽然含义类似,但具体用法有别。

“预订”,一般多指为方便顾客,实现提前办理购需手续,多用于具体事物。“预定”,强调的是预先规定或约定,一般多用于时间、地点等,也可用于一般的具体事物。“预定”一般可通用为“预订”,而“预订”一般不能取代“预定”。

寓意 寓义

辨析:

“寓意”,侧重于“意”,此指意思、本意或意旨。强调的是事物中所寄托或隐含的意思。一般多用于事物,如故事、文章、语录、名言、作品、教育、诗句、作用、主题等。也可用于人物。

“寓”和“义”不能组合成词,“寓义”是错词。

原形 原型

辨析:

“原形”指原来的形状或本来的面目。

“原型”指原来的类型或模型,尤其指在文学创作中,作者塑造人物时所依据的现实生活中的真人。

援助 支援 赞助

辨析:

“援助”“支援”“赞助”,都是动词,都有提供帮助的意思。

“援助”一般是国家、政府、政党、单位、集体的行动,而且规模比较大。“支援”可以是国家、政党、政府、集体的行动,也可以是个人的行动,其规模可大可小。“援助”“支援”的内容可以是财物也可以是其他。“赞助”多为单位、集体行为,目的一般是为某个活动或某项事业提供帮助。“赞助”的内容多指财物。

缘故 原因

辨析:

“缘故”和“原因”,都是名词,都指事情发生的条件或根源,有时可互换。

“缘故”常用于一般事物,使用的范围较窄,一般用在具体因由的后面,常作“是(因为、由于)……的缘故”这一形式。“原因”除可用于一般事物外,还用于重大事物,使用范围较宽,常用做“……(的)原因是”或“……是……的原因”。

源源不断 络绎不绝 川流不息

辨析:

“源源不断”“络绎不绝”和“川流不息”,都有前后相接、连续不断的意思。

“源源不断”,多用于物。

“络绎不绝”,多用于人,或与人有关的车、马、船之类。

“川流不息”,既可用于具体的事物,也可用于抽象的事物,适用范围很广。

越冬 过冬

辨析:

“越冬”和“过冬”都指度过冬天,但“过冬”可以用于人,而“越冬”只用于植物、昆虫和细菌等。

越俎代庖 包办代替

辨析:

“越俎代庖”指管祭祀的人放下祭器,代替厨师的工作。比喻越权行事。

“越俎代庖”和“包办代替”都有抢做别人的事情的含义。

相比较而言,“越俎代庖”强调越权,“包办代替”强调包办。

允许 容许

辨析:

“允许”的“允”指答应、应允,含有同意、允诺的意思。既可指被他人许可,也可指客观情况、天气、时间等条件许可,语气比较和缓,一般用于同意某种要求或做法。表示答应的意思时,只能用“允许”而不能用“容许”。

“容许”的“容”是容忍、忍让的意思,是由物理或心理承受力度决定的,和地位、职权不一定有关,表达的语气较重、严厉。

运作 运转

辨析:

“运作”一般指组织、机构等开展活动或进行工作。其强调的是开展,多用于机构及组织,不用于个人。

“运转”本来是指物体沿着一定的轨道行动,也指机器的转动。后比喻机构和组织进行活动,就像机器的转动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