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问渠经典教育文学系列(全二册)

S

字体:16+-

三部曲 三步曲

辨析:

“三部曲”又称“三联剧”,源于古希腊,原指情节连贯的三部悲剧,后泛指三部内容各自独立而又互相连贯的文学作品。如高尔基的自传体小说《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三部曲。现在,“三部曲”多用来借指发展过程的三个阶段或三个步骤。

虽然“三部曲”的常用义是三个阶段或三个步骤,但其中的“部”不能写成“步”。

三脚猫 三脚毛

辨析:

明郎瑛《七修类稿》:“嘉靖间,南京神乐观有三脚猫一头,极善捕鼠,而走不成步。”“三脚猫”比喻不中用的事物或对技艺略知皮毛的人。例:他不爱说话,但做起事来可不是三脚猫,有板有眼的,一点也不含糊。

“三脚猫”不能错写成“三脚毛”。

山清水秀 山青水秀

辨析:

“山清水秀”是形容山水风景优美。这里的“山”和“水”泛指有山有水的风景,而“清”和“秀”则指风景的清新和秀美,并非单指颜色。因此,在“山清水秀”一词中,“清”不能写作表颜色的“青”。

姗姗来迟 跚跚来迟

辨析:

“姗姗”指走路迟缓的样子。“姗姗来迟”即缓步走来的意思。

“跚”指跛行的样子。有人把“姗姗来迟”写成“跚跚来迟”,这显然是错误的。

伸张 申张

辨析:

“伸张”是扩大的意思,多用于抽象事物。其中的“伸”表示展开,而“申述”的“申”没有此义。因此,不能将“伸张”写成“申张”。

声名鹊起 声名雀起

辨析:

“声名鹊起”指名声迅速提高。“鹊起”指名声大振。“鹊”指喜鹊。“雀”是一种小型鸟,种类很多,如麻雀、云雀等。喜鹊能飞跃上高枝,而雀类并不具备这一特点。因此“声名鹊起”不能写作“声名雀起”。

生灵涂炭 生灵屠炭

辨析:

“生灵涂炭”指百姓处于极端困苦的境地。“生灵”指有生命的东西,在这里指老百姓;“涂炭”本指烂泥和炭火,此处喻指极端困苦的境遇。

“生灵涂炭”中“涂”不可写成“屠”。

食不果腹 食不裹腹

辨析:

“食不果腹”指吃不饱肚子,生活困顿。“果”指饱。果实一般是饱满圆润的,因此可以用来形容人饱足的样子。“裹”有缠绕、包裹、吮吸义,它虽与“果”同音,却不可代替“裹”。“食不裹腹”是个错词。

事必躬亲 事必恭亲

辨析:

“躬”本指身体,后引申为自身,如“反躬自问”指反过来责问自己,“躬逢其盛”指亲自参加了那个盛举。成语“事必躬亲”的意思是说不论什么事一定亲自去做,“躬”是亲自的意思,不能写作跟它读音相同的“恭”。

适可而止 视可而止

辨析:

“适可而止”指做到适当程度就停下来,不要过头。这里的“适”是适合或恰当的意思。有些人大概是联想到俗语“见好就收”,把“适可而止”理解为看到可以了就停止,因而将“适”写成了“视”。

世外桃源 世外桃园

辨析:

“世外桃源”本是东晋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描述的一个与世隔绝、不遭战祸的安乐而美好的地方。后借指不受外界影响的地方或幻想中的美好世界。

“园”指种植蔬菜、树木、花果的地方,“桃园”当是种植桃树的地方。那么,“世外桃园”只能解释为与世隔绝的种植桃树的地方,这与词汇所要表达的初衷大相径庭。

拭目以待 试目以待

辨析:

“拭”是“擦”的意思,如拭泪、拂拭等。“拭目以待”指擦亮眼睛等待着,也指对某件事的关注。

“试”有尝试、考试、检验等义项,不能替代“拭目以待”中的“拭”。

矢口否认 失口否认

辨析:

“矢”指发誓,“矢口否认”即一口咬定,不肯承认的意思,通常与抵赖、否认等连用。

“失口”即失言,指无意中说出不该说的话。可见“矢口”与“失口”不仅词义不同,还存在有意与无意之分,不可错用。

首屈一指 手曲一指

辨析:

在成语“首屈一指”中,“首”常被误写作“手”,“屈”则易被错写作“曲”。之所以发生这种错误,一是它们读音相同,二是“首屈一指”一词确跟手指的弯曲有着某种联系,因此常造成误写。

“首屈一指”指弯下手指头计算数目时,首先弯下大拇指,表示位居第一。这里的“首”是首先的意思,并不指手;“屈”是动词弯下的意思,不能用“曲”来替代。

首饰 手饰

辨析:

“首饰”本指戴在头上的装饰品,后泛指耳环、项链、戒指等饰物。即使戴在手上的“首饰”,“首”字也不能写成与之同音的“手”。

书香门第 书香门弟

辨析:

“书香”旧指上辈有读书人的(人家),“门第”指整个家庭的社会地位和家庭成员的文化程度等。“书香门第”就是指具有较高文化素质的人所构成的家庭,用现在的话说,就是知识分子家庭。

有人把“书香门第”中的“第”错写成“弟”,多是由于把“门第”错解为“子弟”的缘故。

需要指出的是,确实有“书香子弟”的说法,但“书香子弟”指的是人,“书香门第”指的是家庭,二者不可混淆。

殊不知 孰不知

辨析:

“殊不知”的意思是竟然不知道,竟然没想到。其一般被用来纠正先前的想法、意见和主张。

“孰”指谁、哪个、什么等,不能写成“孰不知”。

肃杀 萧杀

辨析:

“肃杀”形容秋冬季节天气寒冷,草木凋零。其中的“肃”不能写成“萧索”“萧条”的“萧”。

死皮赖脸 死皮癞脸

辨析:

“死皮赖脸”指不顾羞耻地纠缠。“赖”是形容词不好、坏的意思,如无赖、赖皮等。“癞”指黄癣,是一种皮肤病。“赖”“癞”字形相近,如用“癞脸”就成了生皮肤病的脸,与成语要表达的意思不符。

肆无忌惮 肆无忌弹

辨析:

“肆无忌惮”指任意妄为而没有一点顾忌。“肆”指放肆、妄为,“忌惮”即害怕、顾忌。“惮”本身就是怕的意思,而“弹”无此义,因此,“惮”不能写作“弹”。

松弛 松驰

辨析:

“松弛”指松散、不紧张、不严格。“弛”指放松、松懈。“驰”指奔跑得很快,也有传播、向往等义。“松”与“弛”同义互助,而“驰”从最初的策马飞奔到后来的引申义都与松散、松懈无关。因此,两字不能互换。

俗不可耐 俗不可奈

辨析:

“俗不可耐”指庸俗得令人无法忍受。“耐”意思是忍受。

“俗不可耐”不能写作“俗不可奈”。“奈”是奈何、无奈的意思。

蒜薹 蒜苔

辨析:

“薹”,多年生草本植物,又指韭菜、蒜等长到一定阶段在中央部分抽出的茎,如蒜薹。

“苔”,指隐花植物苔藓的一纲,也形容类似苔藓的物质,如舌苔。

因为“薹”字比较繁琐,“蒜薹”往往被人们误写为“蒜苔”。

随声附和 随声附合

辨析:

“随声附和”是指别人怎么说就跟着怎么说,或毫无主见地盲从。“附和”意思是跟着别人说或做,多含贬义。

“随声附和”一词中,“和”不能写作“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