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必讀經典(套裝全7冊)

一篇少見的推理散文

字體:16+-

陳望道同誌所著的《修辭學發凡》一書中曾節選了三十年代散文家夏丏尊譯、日本散文家高山樗牛著的一篇散文《月夜的美感》(1980年出版的《陳望道文集》中此篇已被換掉),這是一篇少見的推理散文。

人類的思維方式大致有兩種:邏輯思維與形象思維。前者嚴密,滴水不漏;後者生動,活龍活現。科學家的思維一般認為是邏輯思維,那嚴格的推理論證,使你不得不相信他的結論,承認他的結論。他那道理是可以明明確確地講出來,讓你聽得懂的。文藝家的思維,一般認為是形象思維。生動的描寫,形象的比喻,使你如臨其境、如聞其聲,你好像看到了,聽到了,但實際上又沒有看到,沒有聽到。其中的形象、意境、感情隻能靠讀者去體會,所謂隻可意會,不能言傳。事實上這兩種思維是不可截然分割的。科學家也在使用形象思維,據說門捷列夫在研究元素周期表的日子裏,一夜夢見一條蜷曲的蛇,醒而想到周期序列。本來文學家使用的語言離不開邏輯,但文學卻大都是靠形象來表達的。即以這篇散文中所說的月色而論,古今中外已寫得很多很多了。蘇東坡寫江麵之月:“白露橫江,水光接天”,張先寫花間之月:“雲破月來花弄影”,朱自清寫荷塘月色是“薄薄的青霧”,是“籠著輕紗的夢”。在浩瀚的文海中我們還可以找出許多關於月的章句,他們無論怎樣直寫、側寫、比喻、描摹,但都可歸成一類:靠形象來表達月色的美。你讀一篇文章感到這月是一種美,再讀一篇文章感到這月又是另一種美,那麽若要問一個為什麽美呢?這些文章隻能讓你去意會,卻沒有哪一篇再能作一個正麵的回答了。而現在,《月夜的美感》卻突然站出來要擔此重任了。這篇散文中的月亮,像從西邊升起一樣,它完全是從另外的角度出發——作者決心不讓你先去感覺月色之美,而是讓你先來理解月色的美,在理解中再慢慢地加深感受。這裏一般文人最不敢使用的邏輯思維方式,倒成了作者最得心應手的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