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必讀經典(套裝全7冊)

手中一管墨,胸中墨一桶

字體:16+-

1983年8月,《光明日報》在香山臥佛寺安排了一次記者會。臥佛寺外不遠有梁啟超的墓。一天晚飯後散步,一位老同誌同我談起梁啟超來,說他的文章實在美,並隨口背了幾句:“老年人如埃及沙漠之金字塔,少年人如西伯利亞之鐵路;老年人如秋後之柳,少年人如春前之草。”我心裏一怔,這的確是好文章。是議論卻在借用生動的形象,正是韓愈文論中所說的“奇”。後來我查見原文,這一段關於老年人和少年人的分析,連用了八對比喻,十六個形象,令人叫絕。那位老同誌還談到梁啟超這個老報人主辦《時務報》等報刊,反封建頑固,介紹西方文化,犀利生動的文字著實厲害。他的文章為什麽能打動人、說服人呢?就是因為他不隻就事論事。他講一個老年和少年的問題,卻從八個方麵來比,叫你聽得服服帖帖,把你的疑慮打消得幹幹淨淨。他手中一管墨,胸中墨一桶,左右逢源,用之不盡。

為報紙寫了不少稿子的冰心也是一個這樣的人物。她從小苦讀。老記者白夜在記她的一篇文章中說:“在從中剪子巷到貝滿女中上學的路上,她就讀著《西廂記》《三國演義》《紅樓夢》《唐詩三百首》。她的父親參加過甲午海戰,當時任海軍部次長,家裏藏書很多。冰心左圖右史,采英擷華。等到她立馬文場之際,筆下已有雄兵十萬,可供驅遣了。”記者,總得有可供驅遣的更多的文字兵馬,才能揮灑自如地寫作。就在白夜記冰心的文章中,也不難看出他驅遣文字的功夫。他寫到丁玲和愛人陳明在“文革”中被隔離勞改,常常偷偷地靠近過來,互相望一下,“然而,每次都有董超薛霸之流,來打破這個場麵”。作者不說什麽,隻用董超薛霸四字就叫你有無窮的想象。他借來一部《水滸》做援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