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記念劉和珍君

字體:16+-

┃閱讀指導┃

《記念劉和珍君》最初發表於1926年4月12日出版的《語絲》周刊第七十四期,後收入雜文集《華蓋集續編》。1926年3月18日,北京的愛國民眾在李大釗等人的領導下在天安門集會,抗議日本等八個帝國主義國家侵犯中國主權的“大沽口事件”,並到執政府所在地向段祺瑞請願示威,遭到了血腥的鎮壓,北京女師大學生劉和珍等47人被殺,150多位民眾受傷,史稱“三一八慘案”。魯迅聞訊後在當天寫的《無花的薔薇之二》一文中把這一天稱為“民國以來最黑暗的一天”,後來又寫了《記念劉和珍君》等多篇文章讚揚犧牲的青年學生的愛國熱情,揭露軍閥政府屠殺民眾的罪惡行徑,並怒斥陳源等“現代評論派”文人對愛國民眾的汙蔑。魯迅在《記念劉和珍君》這篇文章中還對愛國青年學生的鬥爭方式進行了反思,希望他們不要再采用徒手請願這種容易遭受重大犧牲的鬥爭方式。

開頭以“中華民國”“國立北京女子師範大學”“段祺瑞執政政府”等名稱突出中華民國的黑暗,中華民國國立北京女子師範大學的學生劉和珍和楊德群竟然在民國執政府前遇害!

中華民國十五年三月二十五日,就是國立北京女子師範大學為十八日在段祺瑞執政府前遇害的劉和珍楊德群兩君開追悼會的那一天,我獨在禮堂外徘徊,遇見程君,前來問我道,“先生可曾為劉和珍寫了一點什麽沒有?”我說“沒有”。她就正告我,“先生還是寫一點罷;劉和珍生前就很愛看先生的文章。”

第一節 主要交待寫作本文的原因:紀念死者,駁斥幫閑文人的誣蔑。

這是我知道的,凡我所編輯的期刊,大概是因為往往有始無終之故罷,銷行一向就甚為寥落,然而在這樣的生活艱難中,毅然預定了《莽原》全年的就有她。我也早覺得有寫一點東西的必要了,這雖然於死者毫不相幹,但在生者,卻大抵隻能如此而已。倘使我能夠相信真有所謂“在天之靈”,那自然可以得到更大的安慰,——但是,現在,卻隻能如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