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消除焦慮,穩步擴大口語圈
好多人都抱怨沒有學外語的環境。於是,有人願意花大價錢出國練口語,或者高薪聘請外教。有沒有“便宜”點兒的解決方案?
答案是肯定的。這個方案就是:將英語作為工具,在生活中和周圍的人說英語,自己打造語言環境,形成自己的口語圈。
練口語需要和別人交流,否則不管你背多少句口語也是白費力氣。不過,國外語言學家研究發現,說外語會引起嚴重的焦慮感。中國人的性格大多較為內斂,更是不敢開口。很多人心裏很想說英語,可是嘴皮子剛要動,馬上就會覺得周圍的人仿佛在以異樣的目光注視著自己,於是就放棄了。
成人改變害羞的性格幾乎是不可能的,我們不應該以此為目標,而要謀求消除說英語時的焦慮,逐步增強這種行為,並最終形成習慣。行為主義心理學對此主要有兩種對策:滿灌衝擊和係統脫敏。
滿灌衝擊是一種很激進的方式,它的原理就是一下子單挑最高強度的焦慮,適應之後就什麽都不怕了。例如,發誓從此隻說英語不講普通話,或者突然衝上主席台對在場的所有人說英語——當年我就試過麵對一幫團員用英語做團支書工作總結。但這種方式對想練口語的大多數人來說並不現實,因為你要是有這個狠勁兒,那口語早就沒有障礙了。
係統脫敏則是比較緩和的方式,具體做法就是建立一個英語口語圈,讓你在非常有安全感的情況下開口說英語。
第一步,鎖定一個你在日常生活中經常有機會在一起相處的人。這個人可以是你的配偶或戀人,也可以是你的閨密、兄弟或室友。你跟這個人約定說:“我想在和你說話的時候加兩句英語,行嗎?”對方如果不願意或者很反感,你隻能另外再找人。你更可能遇到的情況是:對方不反對,但也不配合,聽你說英語,他卻回漢語。這豈不成了“單練”?其實也沒問題,筆者就經常“單練”。事實上,大家都學過幾年英語,對方一般能聽明白你說的英語的意思,這也就實現了交流,把英語用起來了。而實際情況可能更樂觀一些,你的熟人當中也有想學好英語的,隻不過一直在被動地等別人帶動。當他們遇到生命中的貴人——你,被你一帶動就會嚐試用英語來與你交流,這就實現了“雙練”。我們可以規定,口語圈每增加一個成員,半徑就增加0.5(“單練”)或者1(“雙練”)。跟熟悉的人約好說英語,焦慮感一下子就少了一大半,因為對方會理解你,不覺得你怪異或者是在賣弄。而更重要的是你對自己的看法。和熟人聊英語,就不會覺得自己在對方眼裏很怪異或者是在賣弄。真正的障礙是我們給自己設定的,我們太過在乎別人對自己的看法,其實別人根本無暇顧及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