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陽明:全三冊

(二)

字體:16+-

這天晚些時候,守仁把兩個弟子王畿、錢德洪找來,對這兩位高足說道:“我馬上就要去廣西了,臨走之前事也多,忙忙碌碌的,今天忽然心裏一動,想出幾句話來,自己覺得挺有意思,就想找你們兩個來講論一下。”說著拿起一張紙箋遞過來,兩個弟子接過一看,紙上寫著四句話:

無善無惡心之體,

有善有惡意之動,

知善知惡是良知,

為善去惡是格物。

這是守仁一直在想的那個“謎題”,現在他把這些想好了,寫在紙上傳給弟子們了。

看了這四句大白話,王畿和錢德洪似乎都明白了,可再細看,又覺得裏麵還有深意。王畿先說道:“先生這幾句話似乎還沒有說清楚,如果按第一句說的,心的本體是‘沒有善沒有惡’的,那麽意識也是沒有善沒有惡的意識,知也是無善無惡的知,物也是無善無惡的物了。如果說意識有善惡的區別,那麽心的本體上也應該還有善惡存在才對吧?”

聽王畿說出“心的本體無善無惡”來,守仁倒高興了一下,但聽了他後麵說的話,卻又不言語了,扭頭看著錢德洪。錢德洪說:“我覺得先生這話要這麽來理解:心的本體原來是無善無惡的,可是人都在世上走動,所以人心難免受世俗的沾染,這麽一來意念上便有了善惡,所以我們才要格物,致知,誠心,正意,修身,用這麽多的功夫,無非就是為了使人恢複到無善無惡的‘本體’上去。如果意念上原本就沒有善惡,那功夫也就不用說了。”

聽兩個弟子說這些話,王守仁心裏暗暗好笑。

這兩個弟子都是似通不通。

守仁這“四句教”若單看後三句,大意就是說:人在社會中生存,難免要遇到事情,每一遇事,就必然生出“喜歡或厭惡”“支持或反對”這樣的想法來,這是每個人都不可免除的。對於這世上多數人來說,麵對人生,麵對社會,能夠花一些時間去思考,把自己的“善惡價值觀”真正確立起來,絕不以自己的私利去傷害好人,損人利己;也不因自己的私欲去追隨壞人,同流合汙。這就已經不容易了。而一個普通人一旦樹立起自己的“善惡價值觀”,他的人生就有了目標,有了方向,立了誌,知道是善就維護,是惡就驅除,這就已經很不簡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