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陽明:全三冊

(三)

字體:16+-

熱烘烘的太陽底下,王守仁獨自在街上緩緩地踱著,雖然被曬得汗流浹背,可不知為什麽,心裏卻是冷冰冰、陰慘慘的,腦子裏一直想著剛才吳甫和陸之謙說的話。

當年在京城,湛若水曾經說過:“真正的聖人之學早已失傳……”對這句話守仁也是認同的。可“真正的聖學”是何時失傳,又因何故而失傳?王守仁並沒有認真想過。今天和陸之謙他們的一場爭論,倒讓王守仁忽然明白過來:原來聖人之學就是在荀子編出“聖人誅少正卯”這個故事的同時失傳了,正是荀子,用這麽一個虛構出來、荒誕不經的故事掘斷了“孔孟儒學”的根。

難怪荀子去秦國,稱讚嚴刑酷法的秦國是“治之至也”;難怪荀子這個儒家宗師,卻教出李斯、韓非兩位大名鼎鼎的法家弟子,這不是巧合!荀子這樣的老師,真就隻能教出李斯、韓非這樣的學生。

“心達而險,行辟而堅,言偽而辯,記醜而博,順非而澤”,這五句話能算是罪過嗎?難道一個魯國的大司寇,一位終生踐行“仁愛”的大聖人,可以因為這樣一些無中生有的“罪名”就殺死另一個人?

王守仁心裏非常清楚,孔夫子一生沒做過這樣的事,甚至連想也沒想過。可後世的荀子,一位“最推崇孔聖人”的儒學宗師,卻假聖人之名編出了這樣駭人聽聞的故事。而第一個急急忙忙引用這個故事的人正是秦國丞相呂不韋,他把這個故事編進了《呂氏春秋》。漢朝的皇帝看了這個故事又驚又喜,立刻把它寫進了《王製》。

自從《王製》裏有了“誅卯”的故事,曆朝曆代凡大權在握者,都可以借著“聖人之典”隨意打殺那些他們厭恨的“五惡”之人。根本不必論罪,隻要把手往對方鼻子上一指,吼一聲“心達而險,行辟而堅,言偽而辯,記醜而博,順非而澤”,立刻就能取了這個人的性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