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東坡傳:全三冊

二 自欺欺人《老饕賦》

字體:16+-

到這時蘇學士已經在儋耳住了一年。

這年哲宗皇帝把年號改為“元符”,是為元符元年。朝廷裏熱鬧紛亂,也想不起蘇軾這個人來,蘇學士在儋州暫時得了清靜。然而蘇軾卻遇上個想不到的麻煩:想寫詩詞文章,沒有墨……

儋州這地方真窮,什麽都沒有!就為了買一塊普通的墨,蘇學士轉遍全城硬是找不到。後來跟張中說了,張中給他拿了兩塊墨來,粗糙開裂,顏色不正,氣味難聞,手指一彈聲音很悶。蘇學士不禁奇怪官府怎麽用這麽劣的墨?張中告訴他,儋耳偏僻,海船送些米麵肉食就不錯,哪有人想起往島上送墨?這些墨都是自己做的,大概能用而已,哪敢奢求?

張中一句話引出老頭兒的童心來,回去就跟蘇過商量:“我看島上長著不少紅鬆,隨便砍兩棵就夠燒墨的。我以前在書上見過製墨的法子,無非砌一座灶,也花不了什麽錢,咱們試試如何?”

蘇學士凡事愛熱鬧,永遠閑不住。蘇過於此一竅不通,隻知道順著父親的意,就在房後用泥糊了個“墨灶”,砍些鬆柴燒起鬆煙子來。

東坡居士的本事是書上看回來的,真正用起來處處不對頭,費好大功夫燒出的煙子粗糙不堪,用不得。蘇學士倒認真,把那個破爛墨灶一改再改,漸漸有了上好的鬆煙,又熬膠、和墨,揉得像塊麵團兒,扔在地上用石頭“蓬蓬”地捶打,一塊墨敲打千百遍,累得人腰酸腿疼,好歹製出幾塊墨坯子來,割成小塊晾曬收拾,成型的墨塊兒歪歪扭扭到處開裂,氣味難聞,粗礪不堪,用著和張中送給他的墨差不多。

張中送給蘇學士幾塊墨,蘇學士覺得不好,非要自己燒。結果燒出來的跟人家送的一樣劣!蘇學士卻改變了心意,硬說自家墨灶裏燒出的墨極好,一塊塊小心收拾起來,打算將來回京師送給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