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控者

16 案情分析会

字体:16+-

开篇语:

带尸投案,手机被清理,没有监控,熟练的供述……这一切都有点不对劲儿。

By李支

九楼会议室,坐了满满一屋子人。

这里哦是刑警支队的大脑所在。

李支主持会议。

华生注意到,李支现在的神色比在法医室的时候轻松了一些。看来,领导在刻意控制自己的焦虑情绪,省得给手下的兄弟们增加心理负担。但是,他那双有点淡的眉毛,此刻因为皱在一起显得略浓且直。

华生明白其中原理,紧张会自上而下地加速传播。老大要是紧张或者崩溃了,手底下的人很难镇定自若,因为对他们而言,老大的状态本身就是一个影响最强的因素。

李支介绍的是本案的背景和意义:“现在距离案发时间已经15个小时了。我们的工作进展稳步有序,取得了一些阶段性的成果。但是,案件也许比我们想象中复杂很多。尸检表明,被害人身体多处重伤,并不是三环监控里的碾压那么简单,有其他行为导致的严重伤痕。案情复杂是其一,现在还有一个麻烦的情况,嫌疑人在三环主路上抛尸作案,引起严重拥堵和围观,大批群众拍摄现场画面,在网络上传疯了,电视台和报纸也报了这个重大新闻。嫌疑人在三环上作案的挑衅意义明显,影响极其恶劣。市委主要领导批示,要求尽快查清案情,给人民一个清晰而专业的交代,严防事态进一步恶化。”

说罢开场语,李支左右看了看,觉得士气不错,大家都很认真。

李支点起一支烟,笑笑说:“死者身份已经确认了,基层派出所里有记录,他之前因为有几次交通和治安问题进来过。死者姚大广,28岁,原籍安徽,10个月前来到本市,没有正式职业,靠打零工和敲诈为生,敲诈的方式就是老百姓说的碰瓷。曾经在三环路上那个闹得沸沸扬扬的碰瓷案子,他就是主角之一。医院有他的就诊记录和血液样本,和我们的DNA检测结果重合,可以确认死者身份。”

华生手里的Pad同步传输来那则新闻。由于碰瓷的对象恰好是国内一个知名的综艺明星,她驾车带着自己的宝宝,所以网络上吵得声浪很高。姚大广一看司机脸熟,好像是个名人,立刻掰雨刷器要挟她,想好好敲一笔,见那艺人犹豫,便用自己的头死命撞挡风玻璃。整个过程都被车上的行车记录仪拍下来了,并被艺人的经纪公司发布到社交网站上,媒体和公众就疯了。绝大多数网民对碰瓷的人深恶痛绝,有不少人点赞了“法律管不了,就私下解决,为社会除害”的评论;也有不同的声音说,应该尊重法律,等待警方处理,等等。

搞刑侦的,尤其是搞命案的都知道,死者信息一旦确定,对于侦破命案而言是重大的好消息,而从被害人的社会关系和接触过他的人员入手,能够提高嫌疑人极其动机的筛查效率。这种无业的流动人口,是刑事犯罪中的高危类别,人们不太注意他们,就算失踪了,也没有人会报警或寻找。

李支鼓舞大家的士气:“目前,我们有第一案发现场的完整监控、有目击者、有嫌疑人,现场几乎没有被破坏,痕迹勘验方面的证据链完整。法医在死者的尸检信息中也提取了大量的有效信息,所以,局面不错。之前,小秦已经给我们介绍了最新的案情情况。接下来,技侦的同志给介绍一下重点。”

技侦的同志说:“我们这边刚刚全面检查了嫌疑人的手机。各项证据表明,该手机正是嫌疑人日常使用的手机,但是,奇怪的是,手机内只有一条报警电话记录,没有其他通话记录和短信记录,手机里的照片、地理位置轨迹和微信应该被人用很特别的方法删除了,很干净。我们尝试过恢复他的手机,但并没有任何数据恢复出来。”

任支问道:“只有一条报警记录?那些被删的东西恢复不出来吗?”

技侦的同志答道:“这正是我们觉得奇怪的地方,手机端的这些数据连我们都恢复不了。现在我们使用的软件是最新版的,还从来没遇到过这种情况,这是第一次。”说这些的时候,他的脸色有些复杂。

李支问道:“确定删除过数据?”

技侦的同志答道:“按照我们从移动通信商那里拿到的通话清单来看,48小时内有一些通话记录,不过都是广告或者中介之类的骚扰电话,通话时间最长的一个是6秒,回拨之后发现对方是小额贷款公司,已经查过了,没有问题。再往前的通话记录也都正常。这样一来,两份数据有差异,手机的本地通话记录里只有报警记录,看起来像是被特意刷机了。”

屋里的人都是一线刑警,一听到这个明显的破绽,都觉得不解。

华生想:“本地为什么要删除这些没意义的骚扰电话?如果以移动的通话记录为准,这个操作没有任何意义啊!也许,他想删掉的不是电话记录?”

技侦的同志补充了一句,让大家更是百思不得其解:“以我们现在的软件版本,只要是用户手动删除过的信息,都可以恢复过来。这种无法恢复的删除,应该是权限更高的人操作的。”

李支道:“以嫌疑人的文化程度和履历,看起来不像这种人啊。换其他的软件行不行?”

技侦的同志答道:“我们咨询过好几个厂家,确定我们手里的软件是最新的,功能最全。”

李支点点头,在笔记本上画了个问号,然后示意负责毒理检验的人开始。

毒理检验的同志介绍得简单:“嫌疑人的血液化验结果显示,血液内没有酒精、常见毒品残留以及异常药物残留。也就是说,嫌疑人作案时没有醉酒、吸毒或服用神经类药物。”

李支又点名监控分析小组的负责人,那侦察员的眼睛里有明显的血丝,看来是熬了一夜。华生再一看表情,暗道一声:“不妙啊!”

监控没有记录!

监控小组的人说:“以早晨7点半的案发时间为原点倒推,跟踪该车辆行踪,目前可以查到的行踪是,该车案发前2小时在昌宁区中轴路上由西向东行驶,然后在远郊方向的高速辅路上行驶了30多分钟,目的不明确。未经停,又掉头在城区方向的辅路上行驶了半个多小时,然后上高速、出高速,上三环,直到案发地点。”

任支问:“故意绕圈子?2小时以前的行驶轨迹呢?撞人和打架过程的监控找到了吗?”

负责监控分析的兄弟憋了一口气,说道:“我们一共4个人,干了一宿,没找到头绪,因为昌宁镇的所有道路监控从昨天零点开始升级系统。他们还是划片升级,一片一片交替着来,不是全黑。但奇怪的是,我们在所有可看的监控中都没有找到涉案车辆的踪迹。目前,还真不知道这辆车案发前2个小时的位置。”

李支问:“漫无目的绕个大圈子,要不是脑子不清醒,就是故意拖时间。在昌宁镇的情况竟然没拍到。分片区升级监控是政府工程,时间是定好的……嫌疑人在早高峰时段抛尸三环……时间,嗯,嫌疑人自己怎么说的?”

预审的人应道:“他说今天早晨5点左右,他下班开车回家,在路上撞到了死者。死者碰瓷,两人殴斗,嫌疑人一怒之下杀人,报警后进城自首。”

大家的脑海中都冒出一个巨大的疑问:“5点多在郊区杀人,为什么要进城,还要在三环上堂而皇之地摆尸碾压?”

昌宁区是本市的郊区,依山傍水风光好,交通又便利,虽然有点远,却很发达。这里有大片的高档别墅区,有湖景的,有山景的,是富人们娱乐聚会的好地方。

负责视频分析的同志确认道:“目前还没找到撞人和冲突过程的监控录像,我们还在找,也使用了机器视觉自动分析程序和人工复检。另外,为了防止嫌疑人撒谎,我们扩展了查找的时间范围和空间范围,把昌宁镇过去48小时的所有公共区域监控和交通监控都作为搜索目标,也在查所有通向昌宁镇的道路,包括乡道。现在程序还在运作,我们提升了关键词的数量,进行最大限度的匹配搜索。兄弟们也没闲着,轮班进行人工复检,有发现会第一时间报告。李支、任支,现在只有每个片区监控更新的时间范围内没有录像,除非这家伙开车经过的地方恰好和更新的线路同步,否则一定有结果。”

李支、任支点头。李支说:“应该不会遇到这么小概率的巧合事件吧?你们辛苦,再熬一熬。”讲到这里,把头转向预审的人。那人是马大队亲自挑的干将,都是办老了案子的。李支问他:“说说看,现在什么情况?”

汇报的人是个年轻精干的警官,贴皮寸头显得人非常干练,眼神犀利。

他介绍说:“我们这边喜忧参半。从人到案开始,这家伙几乎没有抵抗,承认自己撞人、打人、**杀人。”

戴猛听到这里,怔了一下,随即轻轻地摇摇头,露出疑惑的表情。毫无疑问,尸体上的痕迹表明嫌疑人带有强烈的情绪——恨,多次重复,手法又准确,绝不是**杀人应有的特征。

预审干警回顾道:“据嫌疑人自己交代说,昨天凌晨,他正在昌宁镇开车回家,有个人突然扑上来碰瓷。灯光条件差,车速有点快,再加上碰瓷的人自己也没控制好技巧,撞得重了些,当时人就飞出去几米远。嫌疑人说,当时他一下就慌神了。没想到,对方站起来,疯了一样冲上来要钱。大半夜的,孤身一个人遇到这种事,觉得很晦气,又着急回家,一冲动就下车和对方打起来了。在讲到这儿的时候,嫌疑人还给我看他身上的青紫块,说是对方打的。后来,碰瓷的人体力不支倒在地上,嫌疑人立刻上车,想离开现场。没想到对方竟然扑到了车轮下,车身明显颠簸了一下。据他自己说,当时他受到了惊吓,不知道是该管还是该逃,迟疑了几秒钟,本能地一踩油门直接从那人身上压过去离开了。开了没多久,觉得不安心,就又折回来。谁知道,那个碰瓷的家伙竟然还活着,在路上爬着朝他大喊大叫,把他吓坏了,他决定杀掉对方。于是,他把对方的脚脖子绑在路边的树上,用另外一根绳子勒住对方的脖子,使劲拉,把对方勒死了。”

听到这里,老秦已经确定嫌疑人是在说谎,因为这些供述和尸检结果对不上。

预审干警继续说道:“嫌疑人自述,杀完人之后冷静了许多,知道杀人是大事,决定自首。趁着周围没人,他把尸体装上车,清晨开车进城。结果车开在三环上遇到上班高峰,越想越气,觉得自己的一辈子就被这么个碰瓷的给毁了,怒不可遏,干脆就把人扔在路上,想让别的车撞上这家伙,没准还能替自己分担点责任。一想到自己好端端的,犯了杀人的大事,又气又怕又恨,就失去理智破罐子破摔,开车碾了尸体。”

任支问:“他自己说碰瓷和打人的事儿发生在什么位置、什么时间?”

预审干警答道:“他说是昨天凌晨5点多,在昌宁镇南环大街。”

任支看向负责监控视频分析的干警,干警会意,在电脑上查看了一遍视频的时间和位置,点头道:“那个时间段,南环大街确实在更新监控系统,没有视频记录。”

任支眉头皱起,喃喃道:“这么巧?”

李支问预审的干警:“致死的凶器找到了吗?”

预审干警答道:“根据他的供述,我们在他的车里找到了两件衬衣。经检验,两件衬衣上都有死者的皮屑和血液,其中一件上面还有少量树皮碎屑。今天上午我们去了嫌疑人交代的那个地方,的确在一棵树上找到了索状的摩擦痕迹。微量物证的兄弟也证实,树干靠近根部的地方残留有衬衣的布料纤维,与我们手里的那件衬衣吻合。附近路面有急刹车造成的轮胎摩擦痕迹,还有死者的少量血迹。”

这个时候,老秦突然问道:“现场有玻璃碴吗?”

预审干警回应道:“有。经检验比对,与嫌疑人驾驶的车辆左前大灯残留的玻璃片材质相同。”

老秦问道:“哦?嫌疑人的那辆车还有其他玻璃破损的情况吗?”

现场勘验的同志代为回答道:“没有了。只有左前大灯。”

老秦翻阅着讯问笔录和勘验记录,摇摇头。他在想,已经有两个地方不正常了。先是把脚踝绑在树上,然后向后勒死死者,这个杀人的方法颇为奇怪,但又不能用尸检结果否定这种方式。因为他们猜测的“绞刑”只是其中一种可能,嫌疑人描述的这种行为,理论上也有可能造成相似的伤痕。关键是,这种方法并不符合慌乱中**杀人的心态,这种方法太费事了,需要耐心和平稳的心态。再有就是,检出在死者的眼眶和附近的皮肤裂伤里有玻璃碎碴,而头顶的皮肤裂伤中则没有。左前大灯撞击了死者的眼眶附近,这个角度很诡异啊!正常人应该撞击到腰部以下、膝关节以上。而且就算是低位撞击,以嫌疑人描述的速度,很难保证头顶的伤口中没有玻璃碎碴。麻烦的是,理论上存在这种可能,但是单靠这种假设和逻辑解释,很难让检察院采信,更何况是法院。

老秦、姜老师、戴猛、华生四个人目光相碰,再望向李支和任支,发现两位领导也正望向他们,脸上是同样的两个字——“奇怪”。

明显的破绽

尽管这个口供用一种合理的逻辑将案情串起来解释了,但可疑之处颇多。

预审的侦察员继续说:“我们很少遇到这么顺畅的预审。而且我始终觉得嫌疑人的状态有点奇怪,有些信息交代得含混不清,有些又特别清晰明确。刚才听了技侦和监控的分析结果,我这边有了新的讯问疑点。现在看来,还要从最初车辆的位置、碰瓷撞人、打架和杀人的细节过程、行凶手法、尸检结果、手机上的信息被删除等几个方面再问一轮。看起来,他的供词更像是为了匹配物证而准备的。”

老秦补充道:“还有就是,尸身上的轮胎痕迹,明确可知不止一辆车曾经碾压。三环上的车辆有没有曾经触碰到尸身的?”

监控视频分析的干警肯定地说:“没有,在三环上,只有涉案车辆与尸体接触过。”

李支做完笔记,抬头向技术处负责测谎的同志问道:“你们测试的结果怎么样?”

这也是华生最关心的问题。

负责测谎的是一位面目秀丽的女警官,眼睛里很清透。她逐条汇报道:“测谎之前,预审的同志把嫌疑人从鉴定中心带回来,给他做了个精神鉴定,看看有没有精神疾病。按规范,如果有精神系统的疾病,尤其是认知方面的疾病,是不能进行测谎的。但为了提高效率、抓紧破案,我这边还是连夜先测了,一边推进一边等鉴定结果。以我的经验,对方应该没有认知障碍或者明显的精神疾病。”

讲到这里,她习惯性地整理了一下自己的发型,手指在测试笔记上快速划动着定位,挑重点进行汇报:“测谎刚刚结束,用时4个小时。嫌疑人在测前谈话过程中和数字测试的过程中比较配合,没有抵抗,数字测试的结果也很清晰。换句话说,他的初始状态是比较容易测试的,真话、谎话特征有明显差异。这一点很好,很利于后期涉案问题的测试。但是,我能察觉到,嫌疑人产生了明显的恐惧类情绪,尤其是测前谈话时当我问他‘为什么你会来到这里(刑警支队)’以及‘你觉得你做的是什么性质的事情’的时候,他明显存在恐惧类反应,比如回应变慢,语言滞涩,眼睛眨动频率增加,等等。”

说到这里,女警官看了一眼姜老师,继续道:“所以,我也想让姜老师一会儿看看,他的恐惧到底是怎么来的。另外,测试题目中,‘你有没有殴打死者’,‘你有没有用车撞击死者’,他都回答‘有’,数据平稳,可以认定没有说谎。在‘还有没有其他人殴打死者’,以及‘还有没有其他人殴打你’的问题上,他回答的是‘没有’,但是皮电指标波动剧烈,有强烈的情绪反应,存在说谎嫌疑。”

华生听到这里,心里冒出一个巨大的叹号,然后在笔记本上标了一个大大的问号。有别人殴打死者,还有别人殴打他?这是很有意思的疑点,也是新出现的案情疑点。难道案发现场还有第三个人?他感到自己的心跳加快了,他知道,那是兴奋的表现。

李支侧头和任支耳语了几句,交换了一下意见,然后宣布:“大家现在汇总疑点,重复的不必再说了,然后预审的同志再辛苦一下,重点突破一下疑点问题。姜老师和老戴、小张是我们这次专门聘请的顾问,经由市局批准的,全程参与案件侦查,提供指导意见,大家要全力配合。一会儿再审的时候,请姜老师的团队观察分析。全部完成后,晚上12点开案情分析会。”

华生看了看表,现在的时间是晚上10点20分。尽管还没有吃饭,但没有饿的感觉。华生知道,那是交感神经兴奋导致的结果。

大家各抒己见,经过整理,最有价值的几个疑点如下:

(1)车的具体路线是什么?为什么有一段时间没有被昌宁镇的监控录像拍到?

(2)“碰瓷”、斗殴和杀人的过程及细节。重点是撞车的细节,要讯问得更细,要和验尸结果逐一比对。还有,以此为据,详细讯问斗殴的过程、杀人方式以及到底几个人参与。

(3)为什么会删除手机里的数据?

整理完毕后,李支命令:“再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