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照顧好我媽媽

導讀

字體:16+-

如果不是這次重讀,我幾乎忘了這部作品。然而當我打開書稿,重新審閱的時候,初讀時的情緒再度湧上心頭。十年過去了,不變的是書,變化的是我的心境。夜深人靜時分,閱讀這樣情緒充沛、誠意滿滿的書,總是讓人心神**漾,書中母親的形象總在眼前晃動,感覺那似乎也是自己的母親,而我何嚐不是書裏那個恓惶的孩子呢?

“你從未想過,原來媽媽也有蹣跚學步的時候,也有三歲、十二歲,或者二十歲的時光。你隻是把媽媽當成媽媽,你以為媽媽天生就是做媽媽的人。”每個人大概都是這樣,一旦告別故鄉,離開母親,人生便踏上了高速運轉的傳送帶,再也停不下來,絕難有機會去想象這樣看似瑣碎的事情。也許隻有當母親走失這樣的大事發生時,才會豁然猛醒,重新打量心目中習以為常的母親。想到母親也是從不諳世事的孩童長大,手忙腳亂地成為母親,每個已經長大成人的孩子都會忍不住心疼。

孩子小的時候,依戀著父母。當孩子長大以後,父母似乎轉而依戀孩子。他們辛勤放飛的風箏遠走高飛了,自己的心裏隻留下濃濃的陰影,於是便在無盡的勞作中回憶從前。“送走大哥後,你的媽媽每天早晨都要擦拭醬缸台上的醬缸。水井在前院,單是提水就很費力氣,然而她還是挨個擦完了擺滿整個後院的全部醬缸。她還掀開蓋子,裏裏外外擦得潤澤而透亮。”

主人公回到故鄉,看待母親的視角也起了變化,有了旁觀者的意味。她細細打量,細細揣摩,感受著眼前的母親和記憶裏的母親的不同。母親變了。當子女秘而不宣地回到家裏,母親竟然有些驚慌失措,為沒有來得及收拾家裏而感到抱歉。“家人,就是吃完飯後,任憑飯桌淩亂,也可以放心去做別的事情。媽媽再也不願讓你看見她紛紜的生計了,於是你也豁然醒悟,原來你已經變成了媽媽的客人。”當主人公意識到這點的時候,心隱隱作痛。我們努力成長,終於長成了父親和母親的客人。當我們也為人父母,一邊是母親的孩子,一邊是孩子的父母,能做的無非是將這份愛接過來,傳遞下去。那中間的心思還是萬古不變的。於是,閱讀這部小說就成了情感的溫習之旅,我們從如泣如訴的文字裏感受到某種善意的輕盈的提醒,我們感歎生活的強大,感歎母親年輕的時候才是我們最好的時光。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