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說埋在泥中的蝗卵,若遇大雪,便要深深地往下鑽,來年不得孵化,所以蘇東坡《雪後書北台壁》的詩中有“遺蝗入地應千尺”的句子。這究竟是否為事實,還須經過實際的考察,但采掘卵子要算治蝗的最根本辦法。五十年前,日本北海道發生飛蝗,開拓使就懸賞收買卵塊,竟有不少因此發財的農家。
南非洲英國殖民地發生大蝗災時,他們便張起布幕,攔住去路,使蝻全數墮入幕下新掘成的溝中,布幕的下沿,還綴上光滑的皮帶,防它攀登。但這種方法隻適用於蝻,若已長成長翅,半天飛舞,你再也休想攔阻它。
現在南非地方,對付這種飛蝗,是用煤氣燒殺,但也有連植物都燒死的缺點。
現在已經發現的有效方法是:在幼蟲時代,將砒酸鉛、巴黎綠等毒藥,撒布在食草上,把它毒斃,不過,一切家畜都須隔離。
這等凶橫的蝗蟲,其實也有許多敵害蟲:
到了秋天,常常有死的蝗蟲停在草上,這是被一種特別的菌類寄生的緣故。還有一種名叫美而米司的蛔蟲,寄生在蝗蟲的體內,當它從肛門外出時,寄生主蝗蟲就死了。豆莞青(Epicauta gorhami)要吃蝗蟲的卵。此外像螳螂等,更是以蝗蟲做主要食品。人們如其能保護這些昆蟲和菌類,那麽,蝗災也可減少幾分。